我给你一点建议,1)在翻了数篇外文文献后,肯定会有所发现 。比如突然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或者发现某个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发现某人的论文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发现某个方向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等等之类的问题 。那么你就可以就这些问题深入地看一两篇比较经典的有权威性的外文文献(比如发表在国外核心期刊或者被引用次数比较多的文章),再看看这个问题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自己研究的话能有什么创新之处 。这样有了一些想法以后,可以与导师交流,得到导师肯定后,就可以开展你的科研之路了 。进展好的话,你就可以就此出来一篇牛逼的或者有创新的或者肯定能发表的文章了 。
2)拿到一篇文章,想深入了解的话,必须读透 。碰到不懂的不熟悉的,也要继续查下去,为此花个三五天也值得,因为搞科研就这样 。你不可能两天的时间就能看透一篇论文 。查知识的方法有很多,要学会利用工具,比如CNKI翻译助手、google学术搜索等 。文后的参考文献也要看 。坚持下去后,这一篇文章被通读个三四遍,才能算真正读透 。
3)一般精读一篇文章的话,我喜欢看它的引言部分,这里介绍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了解了研究现状以后,你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在哪儿,创新以及意义在哪儿,读下去也就有兴趣了 。
你提到了遗传算法,正好我有所研究,欢迎继续探讨 。
补充一下,看你的描述,你的压力蛮大的,要发两三篇小论文,看来导师要求比较严格 。我们那时候,到研三了,第一篇小论文才出来,快毕业时,陆续第二篇第三篇就出来了 。研一一整年都在上课,学基础知识 。研二开始上讨论课,一周一次报告那种 。研二上学期结束时,小方向确定 。研二下学期开始写小论文 。研三开始就特别忙了,一边是小论文和毕业论文,一边是找工作 。
最后,辛苦打这么多字,楼主看看能给多少分哈,有问题可以继续交流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