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文在字形结构、字母数目、拼写规则和书写方 法等方面都同满文一样 , 不同之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字形 ①满文辅音字母f与元音a、e[□]相拼时 , 是 一种形体 , 与元音i、o、u相拼时 , 是另一种形体 。锡伯 文的f只有一种形体 , 即满文f与a、e[□]相拼的那种形体 。②满文辅音字母□[□]出现在词首的形体同出现在音节首 的形体不同 。锡伯文的□[□]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 都用满 文□[□]出现在词首的那种形体 。③满文出现在词中音节 末的k[qh]的形体是两个字牙 , 左边带两个点 。锡伯文 k[qh]的写法不同 , 只有一个字牙、左边带两个点 。④ 满文位于词中音节末的k[qh]与k[kh] , 在形体上有区别 。锡伯文没有区别 , 都使用满文k[qh]的形体 。拼写法 ①满文“第一字头”共有 131个音节 , 锡 伯文去掉了其中的13个音节 。这13个音节是uu[υ]以及 uu[□]同n、b[p]、p[ph]、s、sh[□]、l、m、ch[□ □[□]、y[j]、r、f 12个辅音相拼组成的音节 。因为在 锡伯语中这些音节的发音同元音u以及u和上述辅音相拼 时发音相同 。②满文有音节wa、we[w□] , 但没有音节 wi、wo、wu , 后者在锡伯语里“有音无字” , 因此在锡 伯文中增加了这 3个音节 。③词的拼写形式有的增加了 字母 , 有的减少了字母 , 有的变化了字母 。如“游牧” , 满文为 nuktembi[nukhth□mpi] , 锡伯文为 nuktelembi [nukhth□l□mpi];“重叠” , 满文为dabkuurilambi[tapqh □rilampi] , 锡伯文为dabkuurambi[tapqhurampi] 。满文 动词的否定形式是在词干上加附加成分-rakuu[-raqh□] , 锡伯文则写作 -rkuu[-rqhu] 。如“没得到” , 满文为 baharakuu[pa□araqh□] , 锡伯文为baharkuu[ba□arqhu]; “打” , 满文为tantambi[thanthampi] , 锡伯文为tandambi [thantampi];“落后” , 满文为 amarimbi[amarimpi] , 锡伯文为 amarchambi[amar□hampi] 。④分写变为连写 。如“蜜蜂” , 满文为hibsu ezhen[xipsu □□□n] , 锡伯文 为hibsuzhen[xipsu□□n];“舅母” , 满文为hehe nakchu [x□x□naqh□hu] , 锡伯文为henakchu[x□nakh□hu] 。除了文字结构以外 , 锡伯文和满文的不同还表现在 词汇和语法上 。如有一些和满文不同的词 , 包括部分锡 伯族西迁以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借入的各民族的 语词;固有词的意义有新的发展 , 词的组合和搭配也有 一些变化;在语法方面出现了某些新的语法形式 。另外 , 满文只使用两种标点符号 , ∨相当于逗号 , □相当于句 号 , 而锡伯文都不使用 。
4. 介绍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仫佬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 , 9 0 %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仫佬族多自称"木冷" , 即"伶人" , 清代有"姆佬"之名 。新中国成立后 , 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 , 统称仫佬族 。
以信奉道教为主 。也信佛教 。
仫佬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 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 , 无本民族文字 , 通用汉文 。普米族介绍 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 。
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 , 与当地民族杂居 。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 "白人")之意 。
新中国成立后 , 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 , 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