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拼音怎么写( 二 )


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 。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
3. 闽南语一到十怎么发音 一 白读 ji 文读 yit
二 白读 Gi 文读 ner
三 白读 sa 文读 sam
四 xi su
五 gou got
六 la liO
七 qi ?
八 bie bat
九 gao giu
十 zap sap
闽南语一般都有7个声调,很多声调拼不出来,而且我拼的不是闽南语的拼音,是自己根据汉语普通话拼音写的,可能有些不太科学,比如说四按照国际拼音应该是si,在这我就用普通话拼音拼成xi了,读音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只会普通话拼音的人来说,应该比较好读点 。尾音很多写不出来,用t,p来表示闭口,跟爆破音 。在此献丑了,希望别喷我哦~!我是漳州腔的,如有问题请发QQ522843707
4. 中国的拼音怎么来的 (1)明朝末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汉语拼音方案 。
中国历史上的汉字注音,除了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直音、反切法外,还有西洋人拟制的汉语拼音方案 。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交往的发展,西洋人为了学习汉语汉字,在中国传教,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曾制定过多种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 。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 。
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610年来华),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 。
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 。他的拼音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成的,人称"利、金方案" 。
"利、金方案"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 。明末学者方以智开始思考中国的拼音文字问题:"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 。
若字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 。前清学者杨选杞看了《西儒耳目资》大受启发:"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 。
"利、金方案"促进了中国传统的音韵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为反切法开辟了一条"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简易途径 。这两个方案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写的,适合于拼写北京音 。
它"引起了汉字可以用字母注音或拼音的感想,逐渐演进,形成二百年后制造推行注音字母或拼音字母的潮流" 。(2)鸦片战争后的教会罗马字和西洋人的汉语译音 。
"利、金方案"产生后的二百年间,由于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外国人的汉语拼音也因此沉寂 。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西洋传教士和商人纷纷涌入中国,于是西洋人的教会罗马字和汉语译音也迅速发展起来 。
A.方言教会罗马字 。最早到中国来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至1834年),他于1807年到广州传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