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批注怎么写( 三 )


小说中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 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 。
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 , 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 , 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 , 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 , 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 形象生动 , 透彻明了 。
第六章 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 , 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 。
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 , 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 , 写得有声有色 , 相当精彩 , 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 。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钢棍打到了手臂 , 造成了骨折 。
第七章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 。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 , 赐福人类 , 主宰一切 , 洞察万物 , 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 , 法力无边 , 严厉残酷 , 人人害怕 。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 , 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 , 写得十分精彩 , 耐人寻味 。
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 , 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 。“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 。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 , 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
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为上、下篇 。
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 , 还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 , 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 , 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 。
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 , 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 。
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 。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 , 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 。
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 。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 。
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 , 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 , 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 。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 , 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
第十章 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 。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 , 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 , 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 , 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