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
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
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 。
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 。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 。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