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字甲骨文怎么写( 二 )


真正繁荣时期是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 。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 。
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的演变 。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 。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 。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 。
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中国的四种古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 。
其形成于殷商时期 。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 。
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称“殷墟文字 。”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汉文字的 。
因其所刻内容多为占卜、祭礼等,故又称卜辞 。甲骨文是用比较类利的刀具契刻于坚硬的龟甲、兽骨上的,因而其特点突出,笔画以直冲的横直斜线为主,间有曲弧线 。
笔画瘦直,刀锋毕露 。对称是甲骨文字结字的特征,如中、羊等 。
同时其形体不够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写成 或,虽然结字较方正整齐,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时依刻纹路而变,而且笔画直硬,方笔居多 。此甲骨文为商代(公元前约十二—十一世纪)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
它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的 。字形大小不一,分行布白自然,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放逸得当,严整娟秀 。
刀法亦有方圆肥瘦之别,各字随物异形,纯朴和谐 。石鼓文 籀文又称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 。
2. 我国最长的一篇金文有多少字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长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全篇共497字 。
金文是流行于殷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周以前把铜也称作“金”,所以铜器上 的铭文就叫做“金文”,又因为当时这类青铜器以钟鼎为主,而且上面的字数最多,所以又 叫作“钟鼎文” 。由于载体的限制,金文篇幅一般较短 。
金文与甲骨文文笔细、多直笔、转折处为方形等特点不同,金文笔道较粗,多弯笔和 团块 。金文根据年代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殷商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和秦汉金文等 。
商代时期,金文最长的不足50字,记叙内容简单 。到了西周时期,金文作为商代金文 的进一步发展,在简短铭文仍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长篇铭文,记录重大史事,成为 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
西周早期的金文字体多豪放;到西周中期则转趋规整,格式也 逐渐固定下来;中晚期的册命金文,其内容大多叙述周王对臣下命赐之礼,与当时职官制 度极有关系,从中还可看出那时的等级区分;西周晚期的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及社会动乱 等历史重大事件 。因此,这些金文的翻译研究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
春秋时期周王朝东迁后,金文逐渐减少,诸侯国的金文开始大量出现 。这个时期,大、小诸侯国都有金文,而且金文的地方性不断增强 。
战国中晚期金文的作用转为“物勒工名” (指器物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其质量),此类金文对于研究当时 官职制度、地理变迁、度量衡制等有很大价值 。秦代最具特色的金文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和秦二世胡亥的诏书,称为“两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