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社交网络的媒体化似乎也是社交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 。尽管社交网络在某一个阶段只是专注于社交功能,让用户更方便地结交朋友,但某些社会名人的进入,或某些能力更出色的个人慢慢地在社交网络中聚集大量的追随者,似乎必然地媒体属性越来越强 。
社交媒体中用户可方便地与平时只可以仰望的名人偶像交互或者亲自参与某些大事件的传播和讨论,这种参与感能给用户带来的道德优势、畅快感和满足感,这与以前阅读传统媒体信息只能被动接受不可同日而语 。这方面新浪微博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典型,新浪微博在新浪这个媒体公司手上诞生,从一开始就是当做媒体产品来运作,时至今日成为一个消费公众情绪的庞大的媒体产品 。
更为典型的是 Facebook ,Facebook 毫无疑问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单纯的社交产品,但如今在社会名人、企业账号等进驻之后,目前有人说 Facebook 的社交属性占80%,媒体属性占20% 。在目前 Facebook 用户量逐渐走向顶峰慢慢回落的时候,偏向媒体化的发展无论是社区的自我成长或者公司的运营思路似乎都是唯一的选择 。
另外,在国外而言,Twitter 本身就是更偏向媒体的产品,而且仍在激进地走媒体的道路,增加图片服务、发布 Twitter Card 等富媒体元素、与 NBC 合作进行奥运报道、与电视公司维亚康姆(Viacom)和 NBC 商讨视频内容合作等 。现在社会化招聘网站??LinkedIn??收购新闻阅读应用??Pulse,也在走偏向媒体的路子 。
知乎的媒体化知乎不算是一个单纯的社交网络,但毫无疑问其具备社交属性,而且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经过长时间经过邀请才能注册的机制限制,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内容 。当时间来到知乎诞生两年左右的时候,知乎的用户量压力和内容如何增值就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 。
知乎毕竟也是一个创业公司而不是一个公益项目,不能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知乎在去年开放注册,用户量在开放注册之后增长很快,虽然整个社区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许多人在感叹劣币驱逐良币,但情况未必如此严重,许多用户在了解规则之后会纠正自己在社区内的行为 。
当知乎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内容并用户一定量级的用户之后,业务的拓展成为必然,以继续在产出的高质量内容为基础,媒体化是很自然的思路 。在知乎团队看来,这就是把内容受众扩大化的过程 。
关于知乎想要做什么,其实知乎创始人周源已曾说过知乎不仅限于问答社区: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 。一家优秀的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 。
回到那个随处可见的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 。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
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 。连接才刚刚开始 。
知乎先着力于建设高质量的社区,通过问答积累内容 。当需要把内容推广发放出去,就会形成媒体化过程 。
知乎之前推出知乎日报APP,一个根据时事热点组织优质问答内容的应用,也就是周源说的做“阅读” 。这个应用确实让知乎的优质内容得到扩散,不但应用本身用户量比较高,而且还给知乎本身的用户量带来短时间的暴增 。
这次推出的知乎专栏其实相当于一个博客平台,如果说知乎日报以时事热点为线索组织内容,知乎专栏则回到知识本身,以用户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知识体系为基础,激励用户产出更有组织性的有深度的内容,通过知乎本身的渠道散发出去 。知乎本就是一个自我营销平台知乎专栏对哪些用户有好处?什么样的用户会使用知乎专栏?其实知乎里本身就有许多用户的行为符合专栏这样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