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的诗怎么写( 三 )


诗的首句 , 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 , 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 , 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 , 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 之所以径称“江枫” , 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 , 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 , 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 , 后幅却特别疏朗 , 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 ,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 , 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 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 , 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 , 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
而静夜钟声 , 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 , “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 , 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 , 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 , 唐代诗人 , 字懿孙 , 襄阳(今属湖北)人 。天宝十二年(753)进士 , 曾担任过军事幕僚 , 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 , 也属于幕僚职务 。
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 。《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 , 好谈论 , 知治体” , 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 , 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 不仅有诗名 , 品格也受人敬重 。
他的诗爽朗激越 , 不事雕琢 , 比兴幽深 , 事理双切 , 对后世颇有影响 。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
有《张祠部诗集》 。
4. 枫桥夜泊的诗和诗意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 , 内容如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诗意: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 , 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 , 愁绪搅我难眠 。
呵 , 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 , 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 , 所闻(乌啼) , 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 , 平凡的树 , 平凡的水 , 平凡的寺 , 平凡的钟 , 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 , 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 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 , 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 , 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 , 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 , 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 , 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 , 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 , 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 , 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 , 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