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 。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 。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
读后感的写法,种类很多,但写好读后感基本上离不开以上四点,望同学们好好体会、理解、消化 。
7. 求《打架的风度》读后感 《打架的风度》读后感前几天读了作家张之路的一篇文章《打架的风度》,虽然作品不长,但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书中讲述了作者本人外出吃饭,因被一位女服务员端的盘子上的水滴到了身上,对服务员批评了几句,而这时女服务员的男朋友站了出来,与作者打了起来,作者把那个人揍了一顿 。后来离开的时候,作者开始反省自己,其实自己不该当着那个小伙子女朋友的面让他难堪的,其实自己也不对 。
就在这时作者的一位朋友与他谈起了这件事,作者问他如果碰见这件事了该怎么办,他笑笑说:“大动物最温柔,爱吵架的都是小动物,你看那些刚长了羽毛的小公鸡总是梗着脖子斗来斗去 。”文章到此便结束了,这短短的一句话令我感叹不已!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人物往往是谦让的、礼貌的,而那些市井中的小人物却总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鸡毛蒜皮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如果国家主席都像他们一样,那世界还能和平,地球还能安宁吗?一会儿在这儿扔个原子弹,一会儿在那儿打一仗,那不全乱了套吗?经常吵架、打架的人用自身的行为,正好证明了自己是个小人物,遇事不懂得忍让,不会退一步,总是靠着自己的莽撞、无知,随心所欲地行事 。
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观察到,那些爱争吵,爱打架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务正业,学习差的人,而懂得礼仪和忍让的人恰恰是工作态度认真,学习好的人 。
8. 看战争片写一篇观后感怎么写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 。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 。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 。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 。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 。《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