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幸怎么写( 二 )


只知道起收笔的动作 , 不知道起收笔的目的 , 顿出了两个大疙瘩来 。(4) 起笔逆锋或收笔回锋时幅度过大 , 按笔过重 , 甚至将笔肚子也当作笔锋逆进去了 , 这样在起笔、收笔时将笔转一大圈子 , 当然会在笔画的两头大出许多来 。
其实 , 所谓逆锋、回锋的“锋” , 是笔尖上的那么一丁点的地方 。逆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笔画外有尖锋的外露 , 因此 , 逆锋和回锋的动作要小 , 速度要快 。
(5) 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提笔” , 被忽略了 , 特别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笔、圆转、收笔 。如果没有提笔 , 笔仍处于下按下的状态就回转、收笔 , 必然会出现大墨团 。
二、方笔横的写法 以柳体“一”字和颜体“五'字为例 。它们是典型的方笔横画 。
书写的方法如下: ① 切笔直下;② 提笔;③ 折锋后中锋行笔;④ 向右上提笔;⑤ 顿笔;⑥ 提笔、圆转收笔 。切笔直下 , 就是起笔时直接下笔 , 没有逆锋的动作 , 应该说方笔的棱角处就是露锋的一种表现 。
切笔就是把笔锋直接切入 , 古人称之为“欲横先坚” 。这时实际上笔毫是倒下去的 , 笔锋在上 , 笔肚子在下 , 如果直接右行写横画 , 势必出现偏锋 , 所以紧接着就是提笔② , 这个在切笔直下处原地提笔十分重要 , 它是使笔毫转变成中锋运笔的关键 。
【楷书的幸怎么写】这一点 , 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书论中阐明:“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 , 不使其自偃 , 乃千古不传语 。”发笔处就是起笔的地方 , 就要把笔提起来;“不使其自堰” , 就是不让它偏锋运笔 。
因此可以说“提笔”是下一步运笔的关键 , 也是中锋运笔的前提 , 提笔以后是折锋右行 。所谓折锋 , 是指笔锋毫面的折换 。
譬如切笔直下是用“南面”的笔毫 , 提笔折锋后用”东面”的笔毫中锋书写横画 。折锋也是转换成中锋运笔的一种手段 , 古称为“翻折” 。
初学提笔折锋有一定的难度 , 要求笔挺起来的程度恰到好处 。提不到位 , 笔锋仍处于偏锋状态;提过了头 , 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 , 被称之为“钉头”的病笔;提笔不够或不提笔 , 横画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笔的锋尖 , 是古人称之为“喙”(hui如鸟的嘴巴)的病笔 。
古代书法家要求写毛笔字横画要“左去喙 , 右去吻” , 说的就是要藏锋起笔 , 去除如鸟嘴一样的“喙”;收笔提笔藏锋 , 去掉如嘴巴一样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横画除了方笔、圆笔之外还有一种 , 起笔不是切笔直下而是逆锋 , 属于逆锋起笔的方笔 。
其书写方法是在方笔切笔直下起笔之前加进逆锋起笔即可 , 这里不另赘述 。方笔、圆笔的起笔方法是各种书体和各种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之一 。
康有为称:“书法之妙 , 全在运笔 。该举其要 , 尽于方圆 。”
可见方笔、圆笔的重要 。我们将楷书根画的方笔、圆笔写熟练了 , 其他笔画的方圆写法无不相类 , 也很容易过关 。
此关一过 , 以后不论写 行书还是草书 , 其方笔、圆笔也都以此法人手 ,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学楷书的缘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