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阁字怎么写( 五 )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隶书作品介绍: 1)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 , 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 , 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 , 所谓西汉无隶书 , 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 。
《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 , 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 。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 , 既不同于简书 , 也不同于石刻 , 纵有行、横无格 , 长度非常自由 。
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 。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
2)西狭颂 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 , 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 , 故又名《惠安西表》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 , 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 。
此石结字高古 , 庄严雄伟 , 用笔朴厚 , 方圆兼备 , 笔力遒劲 。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 , 首尾无一缺失 , 尤可宝重 。”
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 , 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3)埔阁颂 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 , 与《西狭颂》为姊妹篇 , 建宁五年(公元172年)二月刻 , 在陕西略阳县白崖 。
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 , 笔画圆润 , 波磔不大明显 , 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 , 方折突出 , 章法茂密 , 风格古朴中含沉郁 , 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 , 下笔粗钝 , 而康有为评云:“吾尝爱《埔阁颂》 , 体法茂密 , 汉末已渺 , 后世无知之者 。惟平原(颜真卿)章法结体 , 独有遗意 。”
《广艺舟双楫·本汉》 , 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 。4)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 , 在今山东东平县 。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 , 于朴厚中见劲媚 。
用笔 。
5. 隶书是什么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 , 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 , 书写速度更快 , 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 ,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 , 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 便于书写 。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 , 隶书的出现 , 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 横画长而直画短 , 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 , 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 , 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 , 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 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 , 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 , 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 具有书法艺术美 。风格也趋多样化 , 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 , 去繁就简 , 字形变圆为方 , 笔划 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 , 从线条向笔划 , 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 , 而指"胥吏" , 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 , 所以在古代 , 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 , 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 ,  留有许多篆意 , 后不断发展加工 。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 , 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在"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 , 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 ,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 , 同时 , 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 , 为艺术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