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亡人旙怎么写( 三 )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於「头七」返家,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於「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 。
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大法) 。东北的七七具体是指: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 。
这几天是要烧纸的(一般为汉族人的风俗) 。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
(1)准备“后事” 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 。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 。
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 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 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
(4)着孝 孝布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 。
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 。女儿戴孝同儿媳 。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 。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
(5)送汤 当地叫“泼汤” 。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 。
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 。
送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 。男由长子带领;女由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 。
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不孝 。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要行跪礼吊祭,丧家儿女们陪祭 。
(6)报丧 此地叫“对信” 。出殡前一日早,主事人把应前来参加吊丧亲戚的名单,分路排好,由数人分头通知各地亲戚,对信的人手持白布条,向每一亲戚说明死者姓名、接待吊客的时间,出殡的日期 。
亲戚按通知前往吊丧,俗称“吊纸”. (7)请灵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殡的前一日晚应对先死者举行请灵仪式 。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再写一张请灵文,孝子们到巷口或郊外,主事人念完请灵文,焚烧了,行礼毕返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