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怎么写( 四 )


二、要学会提按用笔 。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提,指用笔能提得起来,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往上提的力量,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弩之末 。按,最能体现用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 。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 。关于提按用笔及产生的笔力效果,我们在以后的问答中再讲 。
三、要学会调锋 。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在行笔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进行笔锋的调整,使之达到中锋用笔 。怎样进行调锋呢?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笔锋的不同变化,灵活把握笔锋的提按使转;另一方面,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 。要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我们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
有人写字不知用偏锋,往往写一笔或一字便在砚边调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纵快速反应而调锋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 。‘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 。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 。”这段话对我们用锋很有作用,我们要在书写过程中反复体验、思索 。
学书的过程,就是对笔法把握、熟练的过程,只有把这一关过了,才能达到运笔如指、游刃有余的境界 。笔法的把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前人和当代书家好的用笔经验,加上刻苦练习,一定能够掌握笔法技巧 。
6. 毛笔字的中锋是什么,为什么书法入门要从中锋练起 你把毛笔与纸垂直,然后沿某个方向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中锋 。
你把毛笔向右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向下画(不用太长),这叫侧锋 。
对比两者,你就会发现中锋的线条更有力度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 “金石气” 。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 。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略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 。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 。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达成是不行的 。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 。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 。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 。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 。“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 。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 。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 。“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