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外公叫我把黄纸压在坟头,可是因为带着弟弟的缘故,最后还是外公去压 。外公黄纸折好,然后才压在坟头的,接着,还在黄纸上面压了一层泥巴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压着黄纸,可能是因为怕黄纸被风吹掉吧!可为什么要用泥土压呢?我想这可能是一种习俗,也可能是因为山上大部分都是土,用土压比较方便吧!
最后外公把黄纸穿过香插在坟头上,再按照刚才的方法插好多 。因为今年不准烧纸、点香,也只能这样了 。外公、妈妈和大阿姨他们插完之后,就对这老外公和老外婆鞠了三个躬 。接下来,是我和两个弟弟他们鞠躬了 。我们一边鞠,外公他们还叫我们讲:“保佑你会读书,爸爸妈妈赚好躲钱…… 。”我和中中(我舅舅儿子的小名)都拜了,只有轩轩(我亲弟弟的小名)不肯拜 。我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 。只有我的大阿姨她最伤心了,她欠欠地跪在坟前不起来,满脸流着泪水,双手轻抚着墓碑 。我想去拉她起来,但我没有去拉 。因为我知道那坟里躺着的是最疼她的奶奶 。那老人在世时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阿姨身上,教育她做人,学知识 。我凝视着大阿姨脸上的泪水,那泪水中有对老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此时,我清楚的记得大阿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一旦远离我们而去时,再也寻不着了 。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呢?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把家园创造的更加美好!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过得有意义 。
3. 清明节的日记怎么写 4月5日 晴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
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 。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
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 。
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 。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 。
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 。
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 。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 。
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 。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 。
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
又是清明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