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 。通俗地说,假若你不这样做,你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将潜力付诸实践的价值 。
如果你明知道你现在可以创造价值,但是你不这样做,你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一次机会 。你也许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价值,但懂得价值创造的人会非常清楚 。
商业中,如果一位执行总裁本来有能力发展公司,但由于害怕风险,他不敢向银行贷款促进增长,他可能就使企业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对于奶牛厂来说,八十年代中期,放弃盈利的奶牛厂,转产皮革厂,虽然从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不失是一种选择,但是,他的第一个选择已经是失去了一次机会成本 。
因为,虽然市场上皮革销售需求很旺,但是奶制品市场依然供求旺盛,当他放弃一种盈利状况而转入另一个对他陌生的行业,风险还是很大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轻工业日益疲软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皮革厂的开工率从原来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资拖欠达一年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率不到60% 。
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 面貌,该厂长决定以购价30%的价格(设备折旧率累计达40%)出售制革设备,重新兴办奶牛厂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还是正确的 。
如果该厂长不选择转产,他将面临着企业的倒闭,与其倒闭不如一搏,再说,他还有奶牛厂的管理经验 。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原因有四: 一、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对牛奶市场的需求量大增 。
据统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未来几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长势头,而大量研究结果已证明人均收入与奶类消费支出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础上,国内奶类消费人均每增长10%,就意味着90多万吨的增量,这相当于2001年液态奶产量的一半左右 。
二、观念的改变,使奶制品市场不断扩大 。曾经被认为高品质生活象征的"奢侈品"---牛奶变得普通而实在 。
我国目前正在创导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健康饮食新理念 。牛奶富含营养,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
作为简单、便捷的补钙方式,喝牛奶成为更多人的饮食习惯 。抓住这一机会,重新开办奶牛厂还是有盈利的机会 。
从下面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到国内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变化 。据统计,尽管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国已经从"贫奶"大国中"脱贫"出来 。
看各地的数据 。北京市场牛奶消费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日均消费量已达到500吨 。
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费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南京奶业集团收购的生奶就达到了7万多吨 。尽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费量在全国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鞍山地区,市区居民家庭人均鲜牛奶消费量已达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长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 。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牛奶消费量增长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营养价值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并接受 。三、乳业是朝阳产业,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 。
奶类市场增长潜力有多大?在过去的9年中,全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了66%,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为20公斤,从周边国家奶类消费成长规律看,要达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会进入相对稳定增长阶段,因此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 。1998年以来,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