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怎么写( 六 )


二、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 。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 。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 。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 。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 。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 。由个别推及一般 。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 。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 。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 。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 。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 。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 。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 。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 。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 。”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 。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 。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 。”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

书籍介绍怎么写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