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机|写给电影最美的情书丨职工故事

(来源:四川工会)
放映机|写给电影最美的情书丨职工故事
文章图片

眉山天府新区青龙电影院 , 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 , 付忠才在电影院的光影中 , 已走过45个年头 。
40多年来 , 老付见证了那些青春 , 那些故事 , 都在影院里被泪水冲刷得无比清晰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街道上看电影的人不断减少 。 尽管如此 , 老付依然坚守着他的事业 。 “哪怕只剩下一点‘人气’ , 只有寥寥几名观众 , 我也会坚持放下去 。 ”
放映机|写给电影最美的情书丨职工故事
文章图片

老付在调试设备
缘起看坝坝电影
“老付 , 今晚有啥子电影看?”“有战争片《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 也有武侠片《霍元甲》《新龙门客栈》 , 你喜欢哪个片子嘛?”夜幕降临 , 青龙街道的电影院开始热闹起来 , 67岁的付忠才熟练地调整好放映机、打开音响……放映准备工作完成后 , 他静候着观众入场 。 晚上7时一到 , 电影准时放映 , 直至曲终人散 。
“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电影放映员 。 ”1975年 , 20岁出头的付忠才在党组织的培养下 , 成为青龙电影放映员 , 从此成为他一生坚守的事业 。 而要追溯他跟电影的情缘 , 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那时能看一场坝坝电影 , 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 只要听到哪个村要放电影 , 付忠才不管多远都要跑去看 。 “当时 , 我就曾梦想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 , 那样就能看很多电影了!”付忠才回忆说 。
当了放映员 , 付忠才发现放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上世纪70年代末 , 部分农村电力不足 , 有时放映一场电影 , 发电机、放映机、大喇叭、影片、银幕等 , 加起来好几百公斤 , 来来回回搬运……
付忠才回忆 , 当年青龙镇修建成昆铁路大桥 , 来自全国各地民工每天下班后 , 没电视看 , 很是无聊 。 他就前往工地为民工们免费放电影 , 大家看完电影后 , 都非常开心 , 还打算给他送锦旗 , 被他婉言谢绝 。 他说:“放电影是我的爱好 , 用不着感谢 。 ”
时至今日 , 每当夜色来临 , 青龙电影院、社区文化广场、建筑工地等地 , 银幕挂起后 , 看着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前来 , 围坐观看电影 , 付忠才心中充满欣慰 。
“广场上有固定的电影放映点 , 一般都是晚上7时开始放电影 , 我们经常来看 , 和老付都是老熟人了 。 ”龙都社区居民李水清说道 。
“在所有的观影方式中 , 我最喜欢的 , 还是到电影院里去 , 即便网上可以下载 , 甚至是可以在线观看 , 但我还是喜欢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 。 ”莲池社区居民张陈艳说 。
的确 , 电影院是一个奇妙的地方 , 许多的陌生人坐在一起 , 一起大笑或者大哭 , 一起愤怒或者伤心 , 这一切 , 全是因为有影院氛围的保护 , 人们才可以这样肆无忌惮 , 心灵相通 。
放映机|写给电影最美的情书丨职工故事
文章图片

【放映机|写给电影最美的情书丨职工故事】在光影中品味旧时光
诸多“宝贝”见证历史
时代在变化 , 电影放映媒介在更迭 , 放映技术也不断进步 。
付忠才亲历了从8.75毫米到35毫米胶片机 , 再到数字化电影放映机 , 从黑白、彩色再到高清画面……他见证着基层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 , 感受到“光影”丰富老百姓文娱生活的强大力量 。
其实 , 电影放映不仅是体力活 , 还是一门技术活 。 “放映电影包括光学、机械运作原理 , 还得懂无线电知识 ,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满足群众观影需求 。 ”付忠才说 , 以前用的8.75毫米胶片放映机 , 中途还需更换胶片 , 起初几场电影放得胆战心惊 , 曾经遇到换片不及时 , 银幕一片空白 , 现场一片黑压压 , 甚是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