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八年(公元230年) , 李严迁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 , 当时蜀汉无大将军) , 因曹真大举三路伐蜀 , 他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 , 后代管丞相府事务 。因李严远在边郡 , 曾经希望割巴郡等五郡为江州 , 自己担任巴州刺史(蜀汉仅有一个益州) , 又以曹魏司马懿为例请求开府 。诸葛亮没有允许 , 李严大概心里有些不平 , 所以这次诸葛亮调走李严后 , 表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 , 典严后事 , 以安慰李严 。这时李严改名为李平 。《三国志》记载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 李严督运粮草 。因秋夏之际 , 值天大雨 , 运粮不继 , 李严遣参军狐忠、督军成去呼诸葛亮退军;诸葛亮同意退军(退军途中射杀曹魏名将张合) 。《三国志》称李平闻大军退 , 为了推卸责任 , 不惜编造谎言 , 佯惊说:“军粮饶足 , 何以便归”!说他欲以解脱自己办事不力之责 , 显出诸葛亮不进军之过错 。他又上表后主 , 说:“我军伪退 , 是欲诱贼作战” 。直到诸葛亮拿出其书信揭露其行径后才认罪 。李严性格有缺点 , 平素自私 , 如陈震曾经对诸葛亮说:“(李)严少为郡职吏 , 用性深刻 , 苟利其身 。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 , 李鳞甲 。’”他人际关系差 , 招致一些同僚的排斥 , 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 。诸葛亮还曾经写信给李严的儿子李丰 , 要求他劝其父反思过错 , 日后仍有还朝的机会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 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 , 认为后继执政者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 , 于是忧愤大哭后病死 。
三国里有多次托孤 , 李严是争斗失败的大臣里唯一没有被杀的 , 这是非常幸运的 , 也和诸葛亮的大度有关 , 事后 , 他仍然任用了李严之子李丰 , 官至朱提太守(朱提郡是犍为郡所划分出去的) 。《三国志》是良史 , 但这样的记载也颇有可疑之处 , 在网上的争论也很厉害:诸葛亮明明手中有李严的信 , 他怎么么会出此幼稚、前后矛盾的下策?所以易中天在《品三国》里说:第一 , 李严犯罪的动机不明;第二 , 作案手法拙劣;第三 , 只有一面之词 。北京大学着名教授田余庆在《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中说此事“过于乖谬 , 不符常情” , 丝毫不像一个素有能名之人所干的 , 所以他“颇疑其间另有文章” 。由于蜀国没有史官 , 史料极少 , 蜀国的记载在三国里是最简略的(《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蜀人 , 如果史料稍微宽裕一些 , 其中的《蜀书》当不会如此简单) , 因此 , 事情的真相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
第4名诸葛亮“弃曹操投刘备”之谜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 , 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时期至今 , 虽历经1700多年 , 他仍为世人称颂 , 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其实 ,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料事如神、完美无缺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 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 。比如: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 , 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 ,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 , 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 , 这是我们熟悉的诸葛亮的标准形象 , 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据说着名的《隆中对》战略一开始就隐藏着致命的设计缺陷……诸葛亮 , 琅邪国阳都县(今属山东沂南)人 , 从17岁起开始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 , 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 , 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 。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 , 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关注社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 。《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着名宰相管仲和着名将领乐毅 , 对此 , 邻居们都一笑了之 。但是 , 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 ,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 。有这种眼光的还有两位长者——庞德公和司马徽 。
- 盘点 中国至今十大未收回的宝贵领土
- 盘点抑郁症高发的十大职业
- 盘点 决定历史的走向的三国著名战役
- 婆婆和妈妈不一样 婆婆和妈妈十大区别
-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排名 第一名绝对名不虚传
- 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职业 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十大行业
- 三国群英传5简体中文 三国群英传5简体中文
- 炒面粉 炒面粉的十大好处
- 胆固醇高十大饮食禁忌
- 关于三国志国战版的介绍 三国志国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