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题总是聚焦全社会目光 。
今年的“预测”,同样引起热议 。对此,大学汉语学科教授、高中语文教育专家有何看法?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可以写得天马行空 这次作文题,不难 。
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 。
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 。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 。
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 。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 。
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 。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 。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
6.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题总是聚焦全社会目光 。
今年的“预测”,同样引起热议 。对此,大学汉语学科教授、高中语文教育专家有何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管维萍:包含“必然”、“偶然” 如果从作文题目出发进行解读的话,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思路 。
生活是可预测的吗?若可预测,则包含着必然性;若有变数,则指向偶然性 。由此,学生可以就生活的必然、偶然展开思考 。
题目中还写道,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 。这就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视角,引出不同的生活轨迹 。
年轻人怎么想的呢?其中的空间不小 。今年的题目,延续往年,既大气又温和,又有理性空间 。
对学生而言,既能引领学生思考生活,关注自己,也把视线更加扩大,有哲学意味 。无论从题型、难度还是对思维品质的考察,对我们高中教学有很好的引领和契合度 。
例如,进一步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身边世界、甚至对宇宙的关注 。
7.2017年上海市申论作文不止写了工匠精神,还有长征精神等,围绕民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古代的鲁班、黄道婆都是优秀工匠的代表;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 。但是,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现代工匠至少需具备以下职业精神:
一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高铁速度世界第一,拥有的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却生产不出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珠;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17,却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尴尬处境 。西门子公司总裁说:“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精益求精的通俗解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我国才能生产出更多与制造业强国质量同样过硬的产品,创造出世界闻名的中国品牌 。在新经济中,制造业与服务业正在实现融合,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工匠也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许多人叹惜中国产品是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利润,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长期存在价廉物美的产品,超额利润永远是对产品创新的奖赏 。激励万众创新需要有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重赏创新成功者,宽容创新失败者,坚决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遇到问题绕着走”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