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简介怎么写( 四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
有《诚斋集》 。惠崇《春江晓景 》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晓:早晨 。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芦笋 。
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
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 。② 月出惊山鸟,③时鸣春涧中 。
④ 【注释】 ①闲:悠闲,寂静 。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
②空: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