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战国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庭的符号,亦即郑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
见于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在《史书》中写秦始皇曰“姓刘氏” 。此后,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 。
尽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仍然有贵与贱之分,其区分依据就是看有无“地望”,即“以地望明贵贱” 。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当地所仰望 。
随着姓氏的产生,姓氏之学逐渐兴起 。《汉书·艺文志》所裁《世本》15篇,据说系战国时史官所撰,是中国最早系统记裁姓氏来源的典籍 。
此后,姓我著作层出不穷,例如:西汉有史游的《急就章》;东汉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齐有王俭的《姓谱》,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谱》、徐勉的《百家谱》;北齐有魏收的《魏书·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冲的《大唐姓系录》,韦述的《开元谱》,柳芳的《永秦谱》,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有无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郑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吴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万姓统谱》;清代有熊峻运的《新纂氏族笺释》,任若海的《太平图话姓氏综》,张澍的《姓氏寻源》,等等 。这些姓氏书,尽管由于受时代的 。
2.中国百家姓氏,怎样排列以下是中国当今前一百个姓氏,按顺序排列的: 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章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其中,按汉族12亿计:1.李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
10.吴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
3.自己的姓氏在古代是怎么写,百家大姓图腾始原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
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
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谢排在24位,你明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