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点说,也就是自身的反思、反省,孔子所言“日参省乎则无过矣”,连自己都无法认识,无法反思到自身的言行思是否合乎人性仁义,如何能够去指导自我的实践,达到成功的目标? 凡人都是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要想完美,必须得在生活中学习实践反思,完善自己,观其历史有成者,无不经过如此的历练才得以升华,所以首要的条件就是具备和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当然这种表现很多方式,比如内心的谴责、悔恨、纠结等等,可这种状态往往在人的内心中是肤浅、健忘的、还不到下一刻就不知踪影 。比如少年时,有很多闲暇时光,总在一种极度无聊中度过,很多个周末或假期,不去帮忙家里分担家庭的负担,又不去努力学习知识技能,而是串门邀友,一起打扑克牌或闲聊等等中度过,等过完后又十分痛惜流逝的时光,但第二天又依然无法耐住独处的寂寞,无法静心的学习,心飘在窗外,外面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得以成为放弃眼前状态,跑出家门的理由,而完全忘记了上一回的悔恨 。
所以,这就是第二个因素自我管理的薄弱,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不强所致 。反思这碌碌无为的人生所形成,无非就是不会去管理自己,不会强化自我意识,更加不会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种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还好反观这种能力还算有点抵抗,回想儿时的同伴,大抵都聪明勤奋,然而大部分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放弃了学业,其实只要他们坚持不懈,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保持自我的坚强内心,坚持自己的道路,那样应该都能走的更远,达到儿时可期盼的成功 。
而反观自己,虽然落后于同伴,但自我内心,得以对外界都保持一种谨慎与怀疑,并没有被周边的亲友给与过高的期待,抱着的心态与压力也就有所不同,至少失败了没有过大的落差,更加不会轻易的放弃,形成了自身的一种空杯心态,不放弃学习 。不管怎样、总不能到上课听不懂,作业茫然,总会努力去理解,理解跟上他人的脚步,当发现自己无法理解的时候,总会很担心,很恐慌,所以我总保持理解的程度,但也没有更多的激励去追求深入,所以成绩总保持中等,往上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