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的中字怎么写( 三 )


小篆的风格
秦代时的小篆风貌 , 可由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得见之 。小篆的笔划较细  , 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 , 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 , 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4.新篆体怎么写的小篆:新
新 xīn〈动〉形声 。从斤 , 从木 , 辛声 。据甲骨文 , 左边是木 , 右边是斧子 。指用斧子砍伐木材 。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 。“新”是“薪”的本字 。
砍伐树木 。“新 , 取木也”《说文》
小篆 xiǎozhuàn:指笔划较简的篆书 。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 , 省改大篆而成 。亦称 秦 篆 , 后世通称篆书 。
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
汉 许慎 《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 , 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 , 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仓颉篇》 , 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历篇》 , 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 , 皆取史籀大篆 , 或颇省改 , 所谓小篆者也 。”
5.大篆字体的字体分类早在六千多年前 , 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 , 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 , 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 。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 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 , 甲骨文 , 书法细劲挺直 , 笔画无顿挫轻重 。商周时代 , 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 , 书法渐趋整齐 , 风格圆转浑厚 , 字形变化丰富 , 参差不一 。
春秋战国时代 , 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 。笔划雄强而凝重 , 结体略呈方形 , 风格典丽峻奇 。
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 , 秦代称之为大篆 。中国文字的发展 , 经过秦统一中国后 , 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 , 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
汉字的发展 , 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 , 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
由此可知 ,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 , 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 , 楷书形成后 , 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 , 中国的汉字 , 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 , 还是混乱的 。古文广义而言 , 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 , 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 。
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 。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 , 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 , 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 其内容多为卜辞 , 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 形声字只占20% 。
其文字有刀刻的 , 有的填满朱砂 , 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 , 象形程度高 , 且一字多体 , 笔画不定 。
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 , 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 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