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后感怎么写( 四 )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幼儿,是真的当成正常现象置之不理么?我想不然 。毕竟声嘶力竭地哭,对幼儿的健康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幼儿 。首先我觉得纪录片中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欺骗策略是不正确的,骗他们不哭就打电话给妈妈,或叫妈妈来接他们,这只能起一时作用,等幼儿发现妈妈没有来会哭得更厉害 。我们要做的应是努力引导幼儿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跟幼儿一起逃避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分散他们的焦虑情绪,比如幼儿喜欢小动物,让他去饲养角喂喂小动物,让幼儿玩玩喜欢的游戏,以逐渐转移其注意力 。之所以哭闹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幼儿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幼儿园可以办亲子班,让家长陪同幼儿来园一段时间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还可以允许幼儿带其心爱的玩具来园 。我们队这样的幼儿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恐吓威胁,适当的时候抱抱幼儿,亲抚他们也能使他们平静下来 。
幼儿多方面尚未发展全面,就更多的需要我们的帮助,
观后感
◆分享好文◆
纪录片中第一顿饭,小女孩将饭菜泼了一身,怯怯地叫着老师"泼了" 。此刻的老师应当立即去帮助幼儿处理一下,提供适当的帮助并鼓励她学会自己用餐 。
夕阳下,昏黄的教室中,一个小男孩在一排凳子前反复尝试,怎么也不能将自己的椅子倒扣上面 。他翻来覆去地尝试着,这时老师在后面提示"反过来,掉个面",小男孩听到声音后急切扭头并立刻将椅子转了个面,然而仍旧没有成功 。画面定格在小男孩无止境的尝试中 。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情景都会心酸,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心里是多么渴望得到帮助 。对于一个理解能力尚处于象征性段的幼儿,言语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亲身示范一下呢?
纪录片中还有很多,另外从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儿的差别,小班幼儿主要与老师的沟通较多,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少的 。到了中班,同伴交往增多,伴随而来的冲突和攻击性行为也在增多 。纪录片中有一个中班的小男孩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连续打伤几个同伴后,老师威胁将其送回小班 。这种做法实际是很不理智的,老师应当做的是引导幼儿化解冲突,而不是带领其他幼儿去孤立打人的幼儿 。更不能随意给幼儿贴标签,说他就是个坏孩子,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必然是有其原因的,老师应了解原因帮助幼儿去克服 。期待的作用是强大的,只要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好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发展 。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否则就会造成"5+2=0"的现象,即幼儿园5天加上家里的2天等于零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才是影响幼儿最大的人 。纪录片中关于"爱"的一个调查不禁让人心寒 。"你有没有想对谁说我爱你呀?""没有""妈妈对你说过爱你么""没有""你为什么不好意思说""我觉得那个恶心"…诚然中国传统文化重于含蓄内敛,但是何以我们的孩子如此冷漠?又是什么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觉得爱是个恶心的东西?还有个小男孩说:"我爸爸妈妈都很忙,我妈妈忙着去医院做美容,我爸爸忙着接人家吃饭…",也许我们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孩子不会这样想,他们内心可能充满了失落与孤独 。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的爱是无可替代的 。片中还有一个等妈妈来接的小男孩,前瞻后顾的神情,噙满泪水的眼睛,等待的焦急与失落 。对于他而言,看着同伴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心里该是多么彷徨 。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该深刻的反思,不要一味斥责幼儿园的失职,想一想作为父母自己做的够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