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在古代怎么写( 三 )


汉光武帝率将东征,令盖延与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于任城,在桃乡与庞萌交战,然后又随汉光武帝在昌虑与董宪交战,全部获胜 。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率军屯驻长安 。
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隗嚣死,盖延率军西击街泉、略阳、清水等地,全部获胜 。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盖延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今甘肃徽县),因来歙被公孙述派人刺杀,未能攻克,盖延也因病退军,被拜为左冯翊,其将军如故 。
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封安平侯增食邑万户 。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盖延死于任上,其子盖扶嗣,颇享殊荣,画像被绘于云台阁 。
盖 勋:(生卒年待考),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 。著名东汉大臣 。
家世二千石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
凇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苏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盖勋 。
盖勋素与苏正和有仇,或劝盖勋可因此报隙 。盖勋却说:“不可 。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并谏梁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 梁鹄从其言 。
苏正和喜于得免,而诣盖勋求谢 。盖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
怨之如初 。后汉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新盗数千万 。
盖勋固谏,左昌怒,乃差使盖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不料盖勋数有战功 。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盖勋劝左昌救之,不从 。
边章等进围左昌于冀,左昌惧而召盖勋 。盖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左昌檄到,辛曾等疑不肯赴 。
盖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 。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辛曾等惧而从之 。
盖勋即率兵救左昌 。到,。
3.文言文中"盖"字的翻译这个字一般哪几种翻译文言文中“盖”字的翻译: “盖”在古代字典里还有:“?”、“盖”之异体字 。
同时“盖gài”也是“盍hé”的通假字 。一、当“盖gài”字讲时,《说文》:“盖,苫也 。”
本义指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虚词“盖gài”与本义无关,而是假借字,可用作副词 。
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现代汉语中除了仿古的书面语外,已不再使用 。
它的语法作用是当做“副词”: ㈠用于谓语前,表示对动作行为或人、事、物的情况、性状、数量的揣测、估计 。可译为“大概”、“也许”、“大约”等 。
举例:①《庄子·让王》:“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②《史记·平原君列传》:“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 ㈡用于句首,表示对所述的内容不敢肯定,仅是一种约略的情况 。
可接上下文义灵活译出,或不译 。举例:①《盐铁论·非鞅》:“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 。
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②《汉书·杨王孙传》:“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 。
” 二、当“盍hé”字讲时,它的语法作用也是“副词” 。兼有副词“何”和“不”的作用 。
“何”询问原因或加强反诘语气;“不”表示否定 。可译为“为什么不”、“怎么不”等 。
举例: ①《诗·小雅·正月》:“谓山盖卑,为冈为陵 。”按:杨树达《小学述林·卷六》:“盖当读为盍(hé),何不也 。
……时人谓山言:‘汝高高在上之山何不降卑而为冈与陵乎?’以喻汝无德之小人在公卿之位,何不降居卑位,或尚不大为害于民乎?”②《礼记·檀弓上》:“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③《史记·孔子世家》:“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