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的篆书怎么写( 二 )


古籀:'古文'、'籀文'的合称 。汉许慎 《说文解字 ·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
萧籀:汉丞相萧何所作,一作'秃笔书' 。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萧何作未央宫,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 。何用秃笔书,时谓之'萧籀' 。
金文:殷、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 。属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较为完备,收可识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录约一千二百余字 。
钟鼎文:即'金文' 。上古青铜器般可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为多,故以'钟鼎'为青铜器之代称 。'钟',经典多作'锺' 。青铜器上的铭文,统称为'钟鼎文' 。《文选》卷五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书玉牒而刻钟鼎 。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
款识文:即金文 。款识者,青铜器上所铭之文字也 。《史记·孝武本纪》:“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 。注:韦昭曰:'款,刻也 。音式志反 。'师古曰:'识,记也 。音式志反 。'《通雅》引《卮言》谓:'款'为阴文,凹入;'识'为阳文,凸出 。《博古录》谓:'款,在外;识,在内 。'凡石、砖、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称为款识,而狭义专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又元·吾邱衍《学古编》八《字源七辩》以之为六国古文:七曰款识 。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 。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
草篆:草率急速写就的篆书,故名 。有省简结构、纠连笔划的特点 。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乙亥鼎铭》:草篆 。可识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实尊鼎用孝享'等字,其余不可尽识,则以其恣意简损之故耳 。
古篆有两义:(1)泛指古代篆书如清桂馥《续三十五举》:宋人间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变态 。(2)指上古文字,如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一》论'九体书':二曰古篆,三代之书,目见(左目右见)于金石款识 。
【创的篆书怎么写】古文(古文篆)有三义:(1)广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说,泛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为'古文'系统,与秦、汉后以隶、楷为主的'今文'系统相对称 。(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 。(3)专指晚周、六国所用文字 。小篆:篆书之一,与'大篆'对称 。亦称'秦篆',意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而命李斯所制也 。小篆笔划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 。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 。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 。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 。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 。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 。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 。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
4.有关师官宜的书法小故事程邈创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