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走读大学的一位毕业生说,专科生要想让单位一见钟情并不容易,要想在招聘会上,赢得和用人单位较长时间的交谈,让他们注意你,必须用真诚和实力来说话 。
小资料截止到7月初的统计,北京市市属高校北京生源的就业率已达到75%,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2%,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0%,京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3% 。在尚未签定就业协议书的北京生源毕业生中,准备继续深造、自主创业以及已有接收单位却不急于签约的占了一定比重 。
另据统计,2001年北京市共审批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12500余人,较往年有所增加 。原因是,一方面各类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旺盛,总需求量大大高于往年;另一方面北京市人大颁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放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条件 。今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5500余人,其中海淀园接收4000余人,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接收量的72% 。
2.大专毕业简历怎样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做好简历 。随着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简历中体现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简历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被选中,成了很多学生绞尽脑汁思考的“课题” 。因而也就出现了让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头疼的过度包装、“注水”简历等问题 。对此,有关专家列出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容易把自己过度包装的几个方面 。
■“熟练使用”英语、计算机
英语和计算机已经成了毕业生必备的两项基本技能,学生在简历中关于这两项能力的表述几乎是清一色的“精通”或“熟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教授王亚菲告诉采访人员,尽管简历中都说自己英语口语流利,但通常会发现学生并不能听懂提问的问题 。这时,企业肯定会对学生的诚信产生质疑 。一家网站的招聘人员表示,简历里大家都写着熟练使用计算机,但真正上机操作时,有的学生就显得“迟钝”了,很明显,对于计算机他只是掌握了简单的操作,与熟练操作相差甚远 。
■“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经常被过度包装的还有自己的能力,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过高,实际却相差甚远 。北京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说,对于简历中学生介绍的信息,企业也开始用心考察 。大多数企业很看重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很多学生介绍自己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曾带领小组成功完成某个项目等 。这位负责人说,企业面试时有个环节叫无领导小组讨论,让五六个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推广公司产品如何在本地上市 。这个环节是让几个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结果,观察求职者在团队合作中担当什么角色,能否与别人配合 。但经常有学生会表现很突出,抢别人的话,不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 。这与简历里表述的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显然不符 。
■“突击提拔”自己的职务
大多数的企业倾向于招聘在学校里担任过一定职务的大学生,这促使很多学生在做求职简历时,“突击提拔”自己 。学生会的干事可以改为主席;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改为组织者 。一家IT企业人力资源部惊奇地发现,在收到的简历中,一所学校里同时有4个校学生会主席,文娱部部长不少于8个 。如今企业也学聪明了,你说你是学生会主席,企业会偷偷地打电话给学校的老师、同学,到底是不是真“李逵”立刻见分晓 。
■把芝麻说成西瓜
大学里很多学生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规模有大有小,但在简历中经常被描绘成大事,而学生自己在里面起到的也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段东说,有的学生只是在做某个产品的促销或直销,但会说自己曾经在华北区策划组织过产品的推广活动 。真正让他介绍对于任务的执行过程时,学生会说得很笼统,毕竟没有做过的事情,挖空心思也不会介绍得那么详实,而且言多必失 。还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参与过某项活动,把当时拍的现场照片放到简历中来,但图片证明不了你的领导能力 。真正做过的一些事情,学生会在简历中写得非常详细,没有做过的事只能找句大话一笔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