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年月日怎么写( 四 )


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 , 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 , 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 。本词条主要讨论时间规划 。
历史上 , 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 , 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这里说的“时辰” , 指的是时段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计时
7.古代的年月日是怎么计算的、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 。
用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国用本地区国君在位年数来纪年 。
这样 , 在纪年问题上全国存在着混乱现象 , 如周平王元年(公元前七七0年) , 在鲁国记为鲁孝公二十七年 , 秦国记为秦襄公八年 , 宋国记为宋戴公三十年等 。2、岁星纪年 。
岁星(即木星)在星空在绕行一周约为十二年 , 古人把天赤道带划分成十二等分(即十二星次) , 使冬至点处于一分的正中间 , 这一分就叫星纪 , 然后由西往东依次是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把每年木星所在的次记下来 , 就成为自然的纪年资料 。
它首先出现于《左传》、《国语》 , 在春秋战国纪年混乱的情况下 , 它成为一种很方便的统一纪年的标志 。《左传.襄公三十年》:“岁在取訾之口 , 其明年 , 乃及降娄 。”
3、太岁纪年 。由于岁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动速度不均匀 , 且有时还会发生所谓逆行 , 因此古人另外设想了一个理想的天体 , 其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 , 以玄枵次为子然后从东向西 , 星纪是丑 , 析木是寅 。
也是十二年一周天 , 但速度均匀 。
这个天体便称为岁阴、太阴或太岁 。太岁和岁星保持大致一定的对应关系 , 如岁星在星纪 , 太岁在寅;岁星在玄枵 , 太岁在卯 。
战国时多用其他特定的名称代替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名:子为困敦 , 丑为赤奋若 , 寅为摄提格(简称摄提) , 卯为单阏 , 辰为执徐 , 已为大荒落 , 午为敦戕 , 未为协洽(亦作叶协) , 申为君滩 , 酉为作噩 , 戌为淹茂(亦作阉茂) , 亥为大渊献 。《吕氏春秋.序意》:“维秦八年 , 岁在君滩 。
4、年号纪年 。始自汉武帝 , 迄于清末 。
皇帝更迭即换年号 , 同一个皇帝也可以更换年号 , 如汉武帝就曾使用过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十一个年号 。清方苞《狱中杂记》:“康熙(清圣祖年号)五十一年三月 , 余在刑部狱 , 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
5、干支纪年 。始于汉 , 今农历仍袭用 。
即以干支相配的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 。近代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就是用干支纪年来表示的 。
6、生肖纪年 。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十二地支 ,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子鼠 , 丑牛 , 寅虎 , 卯兔 , 辰龙 , 已蛇 , 午马 , 未羊 , 申猴 , 酉鸡 , 戌狗 , 亥猪 。
产生于东汉王弃以前 , 主要使用于民间 。迄今还偶或使用 。
7 民国纪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 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 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以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