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位靠窗户 , 而窗外就是那棵杨树 。我把窗户打开 , 任风吹着棉絮到我脸上 。带来的感觉是细腻而温柔 。
窗外景色一片碧绿 , 刚刚还在外面吹棉絮的小沐看到我在这里 , 也跑过来 , 抚住我的肩 , 说:“小依 , 在干嘛?是不是又有好玩的东西了?”我笑道:“可不是什么东西都是那么好玩的 。看 , 外面的景色多漂亮 。”她笑了笑 , 又跑去一边了 。
外面景色依旧 , 棉絮依旧 。漫天纷飞 , 却带来了无比的美丽 。我站在操场上 , 仰头向上看 , 棉絮的身影几乎遮挡住了整个天空 , 落在操场四周的花坛上 。和花儿映衬 , 在我眼中 , 它完全可以和妖娆的玫瑰花媲美 。
棉絮 。仍然飞舞 。思绪 , 飘渺摇洒 。
4.关于杨棉害处的作文300字以上或300字不能说许久不曾回家 , 但确实多年 , 没有在阳历五月回家了 , 到了金杞大地 , 扑面而来的 , 不是春的气息 , 也不是小麦的清香 , 而是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物体 , 当时还不知是什么 , 以为是蒲公英 , 也以为是柳絮(上次这个季节回杞县 , 是1995年 , 那时候 , 好象没有杨棉 , 即便有 , 也远没有现在多) , 第二天起早问 , 说是杨棉 , 才知道“飞的更高”的不一定是汪峰 , 有可能是杨棉……院子里、墙缝边、道路旁、房屋内、村庄外……仿佛是“此物只应中原有 , 见过之人不相思” , 观其柔、摸其细 , 似若无物 , 又无缝不入 , 便知道这玩儿艺对呼吸道及过敏体质的人 , 有着相当的危害 , 可是 , 还有我没想到的危害在后头呢……几天后 , 去一发小家玩 , 刚进他院子 , 他正想采访我什么时候回?什么时候走?就听到外面歇斯底里的叫“失火啦、失火啦” , 我们赶快跑出去 , 外面是个大坑 , 周围都是住家户 , 坑的周围梭了一圈子玉米秸 , 眼看着赤溜一下 , 全部起火 , 天干物燥 ,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 烧起来了 , 很快 , 坑的圆圈 , 聚集了很多人 , 基本都是以自家院为防区 , 救火 , 端水的 , 拿木锨掘土的 , 我赶紧拿起手机 , 拨了几次 , 终于拨通了119 , 向值班人员准确报告地点、火状、路线图 , 等我说完 , 值班人员告诉我“由于杨棉引起火患太多 , 救火车都出勤了 , 不够用 , 请你村群众自救……经过我村善良的村民齐心合力 , 这场因杨棉而起的火患 , 烧掉了坑周围所有的玉米秸 , 却没有给任何家庭带来灾难 , 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 我所能做的 , 就是告诫那些留守的老人、妇女们 , 来年 , 别再拉玉米秸放在离家近的地方了 , 村民异口同声的说”并不是为了当柴禾 , 而是公家不让烧 , 又不知道怎么 , 据说 , 基本上每个村 , 都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是啊 , 怎么?杨棉之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03033患 , 想必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 “公家”也该给百姓找个最合理、最安全的法了吧?不是找个“有关部门”的人在电视上咳嗽两声、说几句“杨棉不能点、实在太危险、如果不小心、可能烧住脸”之类老百姓先发现的常识……当务之急 , 先要解决不能让玉米秸、以及其它的易燃物进村 , 或者放在房前屋后 , 是比较可行的 , 当只有杨棉没可燃物时 , 一鸡了 , 也就没事了 , 至于彻底的解决杨棉问题 , 那就靠富有超级智慧的“公家”人 , 来想法加以引导了……一点个人见闻 , 如不合哪位之意 , 请见谅 , 因为 , 村里面住着的 , 都是善良的留守人员 , 每个人 , 都应该为他(她)们多考虑 , 但愿明年 , 金杞大地不再有杨棉之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