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二 )


1.孩子有问题:孩子的需要未能获得满足,但这不是父母的问题,因为孩子的行为已干扰到父母需要的满足 。
2.父母和孩子都没问题:孩子满足了他的需要,而他的行为也并未干扰到父母的需要 。
3.父母有问题:孩子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但他的行为干扰了父母的需要 。
积极倾听在“孩子有问题”最有效,但在“父母有问题”时却无能为力 。大多数父母习惯把孩子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不仅破坏他们与子女的关系,也失去了许多帮助孩子的机会 。
惟有当父母接纳“问题是孩子的”观念后,他才能够训练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有时孩子也知道一些情况不能改变,但是因为有人接纳他、了解他,就能帮助他消除那种不安的感觉 。
父母要等到严重的问题出现时才去积极的倾听吗?还是像孩子只要有一些小事便开始注意?孩子每天都会传递信息给父母,述说他们遇到难题的感觉 。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任何保证都是无效的,只有积极的倾听才能解决问题 。
孩子要的是父母体会与了解他的感觉,许多父母抱怨他们的孩子不跟他们讨论心中的问题,其实孩子会以试探和犹疑的口吻提出问题来,只是这种心意常被父母一贯传统的反应(如训诫、说教、讽刺等)给打消了 。
运用积极倾听时,父母常犯的错误:
1.经由指导来“操纵”孩子:有些父母使用积极倾听会失败,是因为他们内心有想要操纵孩子的企图,希望孩子照他们所要的去做 。
例如,有的父母假借倾听之名,想达到要孩子用功读书的目的,结果孩子在感到威胁之余,不但不会领情,而且会出现防卫的姿态 。因为,孩子会很快察觉到父母操纵的企图,认为父母想改造他,虽然父母不是直接的控制,但是已使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威胁 。
2.打开门后又关上:有些父母打开积极倾听之门后,随即又关上,因为他们没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或是不认同孩子的看法 。
3.缺乏共鸣的倾听:父母积极倾听的同时,一定要以关爱与同理心来听,也就是要和孩子产生共鸣,因为我们在说话时都希望别人明白自己的感觉为何,孩子是特别敏感的,当他们和父母沟通时,渴望父母的共鸣,否则会认为父母不懂得了解他们的感觉 。
4.积极倾听的时间不对:当孩子不愿谈他们的感觉时,就算父母肯洗耳恭听也是白费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等他愿意说的时候再倾听,而非强迫他立刻说 。倾听只是帮助孩子跨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让他把感觉说出,让问题具体化,父母不必操之过急 。
运用“我”的信息在亲子沟通中,强调父母宜多用“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等语句表达,但许多父母急于运用或用得不当,却往往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
因此,以下提出几个运用“我”的信息要注意的地方:
1.伪装之“你”的信息:许多父母虽然在和孩子沟通时,也记得使用“我”的信息表达方式,但很多时候其中还是隐含了“你”的信息在里面 。例如,一位父亲谈到他和孩子的对话中有:“以修剪草坪这件事来说吧,每次你偷懒,我就觉得生气 。”当爸爸说“每次你偷懒”,跟直接骂“你是懒鬼”是没有两样的 。
2.别强调消极的感觉:当父母在发出“我”的信息时还常犯个错误,就是忘了“我”的信息是要表达“积极”的感觉,而往往他们所传达的是“消极”的感觉 。
3.反应太过温和:有些父母对于一些自己心中觉得严重且强烈的真正感觉,不放进“我”的信息中,尤其一些真正严重的事是必须要真实传达,孩子才可能感到冲击,才可能改变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