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详细鉴解) 初唐诗人王绩的《野望》一洗齐梁间的绮丽浮艳之色,有朴素自然之美 。这种朴素之美源于诗人追求的"野"趣 。
诗人的眼光从阁闱转向山村田园,他退隐林泉,倾慕陶渊明,这首诗也有陶诗中时时出现的对田园山村、自然风物的欣赏喜爱,有作者忘情于田野的心怀 。这首诗是清澈质朴的牧歌 。
当然田园并不能慰藉他,苦无知己的苦闷是诗的“主旋律” 。这种朴素美通过粗朴、富有山野味的意象来表现 。
薄薄的秋天暮色,山野间尽染的层林,起伏的山峦,落晖的光与色,再加上牛犊猎马,归家的牧者猎人,交织成一幅有着浓郁田园牧歌情调的山乡秋晚图 。这种朴素美还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 。
诗人在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 。诗人对眼前的景物没有精雕细刻,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加以粗线条的描绘 。
全诗写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 。这四句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尾联借典抒情,而颔联通过落日下的秋景,渲染了孤独无依的苦闷,此联情景交融 。全诗含蓄蕴藉,让人久久回味 。
4.《野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简介和诗歌所描绘的内容1、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
2、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 。常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 。后弃官还乡 。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
3、诗歌描绘内容: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
扩展资料
原文:
王绩(唐代)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 补气健脾粥有哪些
- 班长用英语怎么写
- 乒乓两个字怎么写
- 吃石榴有什么作用呢
- 这4大蔬果皮绝不能吃 有害健康!
- 实习效果怎么写
- 付款信息怎么写
- 女人这器官清洁过度容易发炎
- 震惊 有钱人长相竟都有这共同点
- 大秦帝国写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