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怎么写梵字( 四 )


5.老子胡化成佛是怎么一回事释迦摩尼,初译浮屠,后来也称佛陀,均系一人 。
既然佛教界普遍认为佛教初传中国的时间在汉明帝永平十年,则佛陀与老子的关系肯定不会超过这一时间,即公元67年 。据《后汉书 。
本纪论》曰:“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祀浮屠老子 。”桓帝延熹九年(166)方士襄楷上疏曰:“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
此事据永平十年刚好百年 。东汉时浮屠、老子原本是并行的,到了晋惠帝(290—306)时,此事由于一位道士与一位朝廷官员的一番争论,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昔祖(帛远,字法祖)平素之日,与祭酒王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瞋目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高僧传 。
帛远传》) 。据《本传》介绍,使王浮“屡屈”的这位帛远,是一位才思绝伦的高僧:“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九千言”,后在长安建精舍,以讲习为业,徒众有近千人;帛远是一位深通佛理的高僧:“祖既博涉多闲,善通梵汉之语”,曾翻译多部佛经;帛远是一位与当时政要关系相当密切的高僧:“晋惠之末,太宰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每至闲辰靖夜,辄谈讲道” 。
总之,这位帛远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帛远与当时的秦州刺使张辅有矛盾,加上秦州人管蕃的挑拨,最终,导致帛远被张辅杀害 。帛远《本传》是这样叙述帛远与管蕃之间的恩怨的:“先有州人管蕃,与祖论议,屡屈于祖,蕃深衔耻恨,每加谗构 。”
帛远一辩而胜王浮,毁了自己的事业;二辩而胜管蕃,丢了自己的性命,故帛远不可谓为善辩 。帛远之“辩”,为老子所“弃”之“辩” 。
晋惠帝时,佛教已经在中国流传很广,本土的老子与印度的佛陀到底谁是正统,谁处于附从的地位,成了当时人们的关乎大是大非的问题,帛远与王浮、管蕃等人辩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帛远是研究和讲授佛教的人,故主张佛陀为正统,老子处于附从的地位;王浮为朝廷官员,故主张老子为正统,佛陀处于附从的地位,主张与其身份恰好相符合 。
王浮当然辩不过靠卖嘴皮子吃饭的帛远,王浮身为文官,虽然嘴上工夫不如帛远,笔下的工夫就不一定比帛远差了,于是写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连西域和印度的佛教都是老子所传,于是老子成为天下第一 。由于《老子化胡经》已经失传,近年来在敦煌发现《老子化胡经残卷》,载于《敦煌资料从编三种》(五)中,虽非原作,由此亦可窥见其原貌:“(老子)十五日,诞生于亳,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化为九井,尔时老君须发皓白,登即能步生莲花,乃至于九 。
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众生,周遍十方 。’”关于佛陀,也是老子令尹喜投胎转世:“我令尹喜,乘彼月精,托荫而生,号为悉达,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 。
据此则佛陀为老子弟子或再传弟子 。《老子化胡经》问世后流传甚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老子成为佛教的正宗已成定局 。
老子化胡一事虽然荒诞滑稽,在中国却获得了普遍地认可,连史家也竞相引用,《魏书 。于阗国传》曰:“于阗西五里有比摩寺,云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 。”
在《老子化胡经残卷》后有《老子化胡经考》曰:“裴松之《三国志》注《魏略》曰:《西戎传》曰:‘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 。’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豆)者,其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