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稿怎么写( 二 )


有的写特稿不列提纲 。采访回来 , 提笔就写 , 写到哪里算哪里 。
而有的作者采访回来要"谋事" , 反复想题材的主题、结构 , 或提笔先列一个提纲 。作者在新闻特稿的构思中用的是逻辑思维 。
在新闻特稿的写作上用的是形象思维 。作者在写作新闻特稿前先要谋篇布局:主题的提炼 , 人物的关系 , 矛盾的出现 , 高潮、低谷、波折、变化 , 情节与细节的详写、略写等都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完成结构的"搭建" 。
作者用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来谋篇布局?不仅牵扯到作者对素材的采访和挖掘 , 而且也反映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在占有丰富的素材的基础上 , 在吃透素材的前提下 , 要围绕主题 , 在提升特稿的可读性、故事性的基础上来反复构思结构 , 力争设计一个最佳的框架结构 。
设计一个好的结构框架非常重要 。犹如修房一样 , 设计修几层高楼 , 设计什么样的建筑风格 , 欧式的、中式的还是其它样式 , 框架结构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
提纲 , 在这里起脚手架的功能 。楼修多高 , 脚手架就要搭多高 。
尽管作者最后成笔之后 , 新闻特稿与初列的提纲不一样 , 或略有改动 , 但脚手架的功能不能忽视 。没有脚手架 , 你能修高楼吗? 下面 , 我试着分析最近我报刊发的一些特稿 , 看看这些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框架结构在修建"特稿大厦" 。
一、悬念法 悬念 , 是指在特稿的开头提出问题 , 设置疑团 , 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 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悬念的特点是 , 先将疑问悬在那里 , 然后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 , 而是像剥竹笋一样 , 一层一层剥 , 剥到最后 , 才公布谜底 。
《揭开楼上抛婴之谜》的特稿就是用的这种结构 。特稿一开头就报道出:上海大都市的一个社区 , 新生男婴刚出生 , 就被人从6楼抛下 , 坠落在4楼的防护栏内 , 送往医院抢救死亡 。
是谁狠心抛婴?被抛婴儿之父母是谁?特稿在开头部分 , 就设置了两个悬念摆在读者面前 , "奇闻"令人震惊 , 令人关注 , 令人有阅读的欲望 。读者随着悬念进入到特稿第一部分 , 了解了抛婴的现场情况……此时 , 悬念仍然"悬"着 。
特稿第二部分抛出了婴儿是一个未满16岁的"少女妈妈"生下的 , 但谁是婴儿的父亲?婴儿是谁抛下楼的悬念 , 仍然"悬"着 。此时 , 作者又设置了一个新悬念:"少女妈妈"对别人讲 , 怀孕是她曾经遭到强暴 。
而"少女妈妈"又是住在继父的家里……老悬念没有解开 , 新悬念又继续出现 。、特稿第三部分 , 学校教师讲 , "少女妈妈"9个月妊娠期 , 天天去上学 , 师生们均没有发现"少女妈妈"怀孕 。
出事后 , "少女妈妈"没有来上学 , 她奶奶告诉别的同学 , 她发烧生病了…… 这一部分作者先将疑问继续悬在那里 , 然后"顾左右而言他" , 继续"吊"读者的胃口 。特稿第四部分 , 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 , 而是从社区、家庭、社会、等角度报道此事的影响和众说分纭……以达到欲露先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