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理解的“人” , 是自然的人 , 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 , 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 , 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 。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 人物——演员 , 演员——角色 , 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 , 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 , 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 。
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 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 , 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 , 仅仅是一种“象征” , 是一种“符号” 。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 , 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 , 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 , 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电影中的人物表现 , 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 , 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 , 对白台词的多少 , 镜头数量的多少 , 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 。
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 , 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 , 更为重视其服装 , 发型 , 化装的处理 。
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 , 其外表很有特点 , 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 。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 , 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
2)人物景别表现: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 , 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 。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 , 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 , 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 , 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 , 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 , “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 , 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 , “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 , 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 , 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 , 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 。
因为 , 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 , 不光是为了叙事 , 为了场景 , 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 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 , 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 , 年轻的“母亲” , 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 , 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 , 年老的“母亲” , 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 , 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
4)人物位置表现: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 , 无论是在影片风格 , 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 , 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