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六 )


7.作文:《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800字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 。特别喜欢她写的亲情 , 抒情、真切、含蓄 , 并为之深深感动 。《目送》是全书的首篇 , 描写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 , 目送父亲的远去 。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 , 母女情感真心实意 , 让人感动 , 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独立" , 还有《爱情》、《明白》、《胭脂》、《为谁》等等 , 这些都是写父亲的逝 , 写母亲的老 , 写儿子的离 , 把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铭刻在心 , 诉诸文字 , 处处是感同深受的亲情滋味 , 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 。
古人云:四十不惑 。人过四十后 , 经历过许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场面 , 再读《目送》这类亲情散文 , 感悟很多 , 特别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 , 慢慢地了解到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在生命的路途中 ,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平静中透露着的哀痛 , 让人不甘又无奈 。永远记得儿子在第一次拿到学习成绩单时的情景 , 手拿奖状 , 在人群中急切地寻找我地样子 , 那时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学四年 , 每次打电话时 , 即便是在脚骨折卧床时 , 他的声音是欢快的语调 , 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妈妈 , 我很好!"我很感谢儿子的孝顺 , 但心里也明白 , 儿子长大了 , 能自己担待所有的伤痛 , 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 , 每每想到这 , 那种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 , 瞬间会填满我整个胸膛 。读《目送》会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 , 也会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亲时 , 母亲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唠的话语 。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 , 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 , 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 , 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 , 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 , 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 , 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 , 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 , 我们只能往前走 , 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 , 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
8.目送的读后感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有感
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 。这是一本适合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阅读的好书 。
《目送》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 , 写了父亲的逝世 , 母亲的老去 , 儿子的成长单飞 , 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 , 兄弟的重逢携手……我花了一星期时间 , 终于读完了所有的七十三篇 , 书未读完时已被深深感动 。
同名篇《目送》 , 给我的感受最深 。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 , 第一段作为母亲 , 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 , 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 , 一次次目送他成长 。第二段 , 龙应台作为女儿 , 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 , 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 , 直到有一天 , 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告诉你 , 不必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