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塔怎么写( 二 )


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余亩,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 。
到了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 。公元1056年,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 。
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非常盛行 。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严(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第十七代王段正兴 。
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 。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 。
明代传抄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经典《大灌顶仪式卷》,就记载了国王举行灌顶仪式的复杂场面,这么多国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独有的奇特现象 。因而,吸引了内地香客和东南亚、南亚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东南亚、南亚推崇的“皇家国寺” 。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载:“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 。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伟 。
楼中有钟 。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为蒙氏(南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 。
其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其后为雨铜观音,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余……自后历级上,为净土庵等 。”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著称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 。
香火更旺,裴声于南亚、东南亚 。
4.大理三塔主题定位要怎么写大理三塔主题定位: 玉柱标空,雄浑壮丽!
大理崇圣寺三塔历史文化厚重,三塔建筑雪峦万仞、镂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后,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嵌于前 。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为苍洱间的胜景之一 。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
5.大理三塔作文400字今天是我在云南旅游的第二天 。我们早上八点钟就开始座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大理 。在云南不可以将女的称为“小姐”,这是不礼貌的 。在大理,将女的称为“金花”,将男的称为“阿鹏哥” 。
我们首先来到有“风花雪月”之中的雪之称的地方——苍山 。苍山的山顶终年积雪,所以把它称为“风花雪月”中的雪 。苍山里有许多的景点,最令我难忘的是“清碧溪” 。清碧溪的溪水清澈见底,还有又短又窄的小路 。是给人们从小路的尽头,扔银币,许愿的 。由于小路太窄了,所以只听“扑通”一声,我的一只脚掉进了水里,惹得周围的人都开怀大笑 。快乐的时光过很快,我们离开了苍山,向下一个景点——大理古城前进 。过了十多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