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怎么写( 二 )


2.大学里的新生心理普测是什么【大学里的新生心理普测说明】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心理测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心理普查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心理测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心理普查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为什么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中国一直没有适应本地文化心理的心理检测量表,有少数高校借助国外心理检测量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心理检测,由于文化背景与历史背景的差异,结果很不科学,中国专家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四大检测量表运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上,这在中国心理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
扩展资料:
普通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面更广、普及度更高,这或许得益于行政力量的推动 。但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上,重点院校优势明显 。重点院校在课程形式、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网站建设、心理委员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成立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在这些方面又都优于高职院校 。
此外,重点院校的师资力量也更为雄厚 。调研数据表明,重点院校教师在专业背景和学历学位上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这是重点院校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都能够胜任当前工作的原因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育部部署今秋首次进行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
4.关于大一新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一、心理矛盾的产生 1、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徨 学生在高考之前,读书的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 。
一经大学录取,失去了求学动力,同时既无老师的逼迫也无父母的督促,有些新生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并开始追求享受,还有很多大一新生进了大学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摸索和适应,然后才能从彷徨迷失中找到自己,建立起升学之后的高层次目标 。在这之前,则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所适从 。
2、社会地位的突变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 。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体验到了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尊重和厚望 。
为此,他们感到自豪、感到自我形象的高大,他们充满了自信,想力争成为生活的强者 。但是,同时他们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慌,他们在主观上总是想做得好一些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客观上却由于涉世不深、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在自我意识中常会表现出自我情绪的失控(易冲动、狂热、受挫折后悲观失望)、自我评价的片面(评价过高或妄自菲薄),因而常常难以得到社会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
3、客观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学科差异导致系科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冷热升沉,加之大学人才荟萃,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等方面已不如人等诸多原因,致使大一新生或孤傲或孤僻 。其次,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他们希望得到同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又渴望得到具体帮助,因此,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无法摆脱依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