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林海音的简介( 三 )


在培育新人方面 , 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 , 功绩卓著 。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 , 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 。
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 , 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 。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 , 死后成名” , 他默默笔耕一辈子 , 生前不为人们所知 , 而他的死后成名却应归功于包括林海音在内的几位知音 。
林海音在《一些回忆》一文中曾说起这件事 。钟理和死后 , 其长子写信给林海音 , 请求她能帮助出版其父的著作 。
林海音一口承担下来 , 然后用募捐来的钱出版了钟理和的作品《雨》 , 这时距死者祭日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书《笠山农场》也在其周年祭时出版了 , 完成了死者的最终遗愿 。林海音还如同当年扶植钟理和那样 , 以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来提携钟铁民 , 使钟铁民逐渐成长为台湾小说界的后起之秀 。
钟氏父子从林海音那里受益良多 , 而身受这种恩泽的又何止钟氏父子呢?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 , 主要生活在北京 , 差不多整整30年 。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 因此 , 她对北京很熟悉 , 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 , 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 。
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 ,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 , 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 , 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 , 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 , 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 , 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 。
总之 , 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 , 一个来自台湾 。
3.林海音的简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 , 原名林含英 , 女 , 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 , 祖籍广东蕉岭 , 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 。
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 , 定居城南 。1948年回到台湾 , 开始文学创作 。曾担任《世界日报》采访人员、编辑 , 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
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 , 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 , 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 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林海音的作品 , 显得特别 , 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 , 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 , 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 , 社会的蜕变 , 世事的沧桑 , 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 。
可以说 , 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 , 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 , 爱情的挫折 , 大都是不幸的 。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 , 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 , 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