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端午节年年过 , 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 却不甚清楚 , 归纳起来 , 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 , 纪念屈原说 。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 ,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 , 死后为蚊龙所困 , 世人 哀之 , 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 , 以驱蛟龙 。
又传 , 屈原投汩罗江后 ,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 一直行至洞庭湖 , 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 , 恰逢雨天 ,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 再次冒雨出动 ,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 ,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
看来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五 ,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 , 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
7.作文《端午见闻》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 ,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 , 每到这一天 , 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 , 挂艾叶菖蒲 , 赛龙舟 , 吃粽子 , 饮雄黄酒 , 游百病 , 佩香囊 , 备牲醴 。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 , 如早上取龙须水 , 插艾枝于门 , 上山采青 , 食粽球 , 制粽 , 赛龙舟活动 。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 , 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 , 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 , 祈求一年的平安 。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 , 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 , 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 , 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 , 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 。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 , 破裘唔甘放] 。破裘就是旧棉衣 , 这一天是五月初五 , 刚过了春寒 , 大地始暖 , 过了这天之后 , 进入夏天 , 气温自然高了 , 不再穿棉衣了 。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 , 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 , 花生仁 , 猪肉 , 甜豆沙制成的食物 , 一边甜一边咸 , 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 。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 。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 。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
今天 , 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 , 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 , 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 , 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 , 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 , 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 。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 , 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 , 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 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 , 我才舒了一口气 , 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 。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 , 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 。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 , 所以我接过棕绳 , 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 , 这才交给奶奶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 , 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
- 端午节日记怎么写300字
- 端午节的理念怎么写
- 处处都端阳拼音怎么写
- 过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 端午节的句子怎么写
- 返乡见闻怎么写
- 端午节假期作文怎么写
- 工厂端午节放假通知怎么写
- 过端午节的日记怎么写
- 端午节的诗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