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丨假如吴三桂不叛变清军能入关吗?( 二 )


崇祯皇帝对西北三镇请发三年欠饷的要求视而不见,导致边军不断有逃兵和哗变 。失去生计的农民和逃亡的军人两者汇集之后,一股真正能灭亡明朝的力量便诞生了--他们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兵源 。到崇祯第四次派加辽饷,崇祯三年"亩加九厘外,再增三厘",合计前三次派加辽饷达到了六百八十五万两银子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为了剿灭李自成的"剿饷"不过二百八十万两,还不到供应与后金作战的一半,当事人对谁更加忌惮一目了然 。换言之,酿成明朝内部混乱最终起义蜂起政权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正是后金造成的辽东军事无底洞 。这一点,就算李自成的大顺朝顺利接收了明朝的遗产,也是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 。
清朝拥有那个时代东亚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力 。首先就不存在没有吴三桂等人就无法打赢的情况 。事实上从山海关大战之后,清军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大多摧枯拉朽,李自成的军队与清军交手是的表现也并不比明军更加出色 。那么这样的大顺军就算顺利接防山海关,清军就无法入关了吗?这同样不是事实,在吴三桂献关之前,满清八旗早已先后五次大举入关,最远打到了淮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军事路线都摸清楚了 。
仅仅崇德元年那次,清军"转掠两千里",劫掠"人畜四十六万两千三百有奇、黄金四千零三十九两、白银九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两" 。可能又有人说不打开山海关,清军只能做到绕路 。就像小偷偷偷进入你家光顾一样 。那么清军真的没有正面打破此时山海关的能力吗?事实上早在皇太极刚继位的时候就以满人勋贵佟养性为指挥官,以汉人为兵丁组建炮兵营,并赏赐颇丰,"一等炮手赏银八十两,二等炮手赏银五十两" 。要知道在明军的锋兵一月收入也不过二两银子 。
同时,清军大力仿制明军引进的西式火炮--红夷大炮,最终于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仿制成八旗第一门红夷大炮 。并于同年依靠着犀利的红衣炮摧毁了明军车营获取了大凌河战役的胜利 。之后三王归顺的时候还带着洋人的技师 。除此之外还有副将、参将、游击共一百零七人;精壮官兵三千六百四十三人以及士兵的家属七千六百三十六人;水手壮丁四百四十八人,其家属六百二十四人 。共计一万二千二百五十八人 。这其中包括了西法训练出来的炮兵和熟练的工匠 。这使得清军火器力量大增,在围困祖大寿的时候就很自豪的表示明军无法挡住"四十余红衣之威" 。事实上在当时明军就感叹"奴之火器十倍于我"便是指此 。
据现代学者估算清军仿制的加上三王带去的红衣有接近百门之多 。理论上足以正面击破被松锦战役掏空的山海关 。那么为何清朝不这么做呢?事实上这和皇太极的战略有关 。在松锦之战后明军九边精锐几乎全灭 。就连原本的铁杆小弟朝鲜也觉得"中朝之运,亦以衰矣" 。不断有人建言让皇太极直接攻打明国 。
不过此时的皇太极有自己的打算"尔等建议直取燕京,朕意以为不可 。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 。朕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克山海?今明国精兵以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 。"事实上正如皇太极所料,明朝这棵大树被八旗的"伐木"战略耗尽了财力和军力 。最终自我溃灭,清军战略可谓圆满 。而这一战略的根本是大忌明朝京师周边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实际上,八旗兵锋过处,围绕京师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
兵科给事中李永茂在巡查顺德府期间记录下了八旗大军过后各地的惨状 。他出京至庆都、新乐、真定、栾城、伯乡、内丘、顺德(邢台),"一望荆榛,四郊瓦砾,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迹,并无人踪行走",而平乡"受患及惨,至今城内止余焦赤残垣,及堆积瓦砾 。"整个"畿南郡邑,曾经戊寅之惨(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的入关),惊魂未定,兼以五载荒瘟,民亡十之九 。"当时明朝的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