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三 )


·弗洛伊德的意识论
每次有故事谈到AI觉醒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意识论都避无可避 。 《失控玩家》中人格的 “自我”由“盖”的觉醒体现 , 玩家的游戏角色展示了“本我” , 故事的女主角则是“超我”的代言人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本我”位于潜意识中 , 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 , 是人格的生物面 , 遵循“快乐原则” 。 《失控玩家》中玩家总会在游戏里创建与现实生活反差很大的角色 , 瘦弱的小学生在游戏世界变身肌肉猛男 , 挥金如土的人生赢家在生活中并不富裕 , 那些高举火箭筒冲入银行劫匪在现实世界也是遵纪守法的良民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 , 是人格的心理面 。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 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 “盖”作为一个人工写入的程序 , 逐渐觉醒独立人格的剧情走向精彩曲折 。 (PS:尽管《黑客帝国》三部曲早已将这一奇观玩出了花儿)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故事里“盖”认识到了自己身处的世界是虚拟的电子游戏 , 但却坦然接受了一切 。 世界的虚无并不会影响自我的真实 , 那些感触是真实的 , 那些生活是真实的 , 那些友谊也是真实的 。 尽管他只是个NPC , 但同样适应了“现实” , “自我”也就在此刻形成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 , 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 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 遵循“理想原则” 。 用趋于完美这个词来形容《失控玩家》的女主角形象并不过分 , 现实中成熟卓越地反抗着游戏公司和大老板的压迫 , 游戏里帮助一位觉醒自我意识的NPC找到自我 。 不谈论女权和政治正确 , 所有人类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超我 ” , 我们也需要非情绪化的女性角色 , 这部分设计电影做的还是不错的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弗洛伊德说 ,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 “超我”则遵循完美原则 。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自我和发现自我 , 想弄清楚“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 , 但往往又习惯于戴着心灵面具面对世人 。 《失控玩家》用一段诙谐幽默的故事 , 将“自我”、“本我”、“超我”串联起来 , 形成了一个闭环 , 做到了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这个故事本身逐渐就变成了一个类人生物 , 并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得荧幕前的我们笑声频频 , 不得不佩服主创团队的高明手法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
文章图片

关于人格意识的进化和内省并不是多么罕见的话题 , 游戏领域同样不乏此类作品 , 近期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是《女神异闻录 5》 。 “雨宫莲”是一位东京的外来者 , 但这段旅程中却让身边朋友找到了自己的“人格面具” , 从他们揭面那一刻开始 , 便踏上了找回“本我”步向“超我”的进化之路 。 尽管《女神异闻录 5》番剧乏善可陈 , 但这段热血少年漫式的故事 , 一定会是电影的优秀素材 。
本质|当玩家1号逐渐“失控”,游戏电影当然不能只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