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研究过程怎么写( 六 )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 。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 。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 。
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
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 。
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 。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 。
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 。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 。
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 。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 。
7.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怎么写原发布者:Kid141249
研究设计怎么写研究设计对考生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考生逻辑思维考生的基础知识通常而言,考题中会给考生一个大的研究范围 。例如:请就“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媒介素养”设计研究方案有的考生拿到这个题目就会“懵逼” 。在考场上,我们往往来不及想这么多,那么理清思路,最重要把握一点,根据题干要求进行选题的确定!比如,题干需要考生用“内容分析法”来调查省级报刊中的公务员形象 。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报纸 。其次,缩小研究范围 。可以选择最为熟悉保险的《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 。再次,选择时间跨度 。接着,对题目中给的选题进行概念化和概念操作化,划分维度,提出研究假设 。(通常这一步会让考生绞尽脑汁)而后,抽样调查 。(这一步需要考生写明白抽样方法和抽样步骤)……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方案,需要考生在考试前就烂熟于心 。基础知识怎么考?研究设计的基础知识考察超级灵活,通常都融汇在题目中,隐藏在“概念操作化”这个步骤里了 。以为例,你首先需要明白“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 。) 。抓紧字眼(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于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从概念中拆分出你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的问题 。再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实地可以操作测量的指标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需要这么做,然后将自变量的指标和因变量指标一一对应,提出研究假设】有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