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写的进学解怎么样( 五 )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
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
6.求韩愈《进学解》评论,要求短小精悍,见解深刻结合实际最好韩愈《进学解》1.《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时韩愈任国子博士 。
“解”是一种文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说:“解者,释也,因人有疑而解释之 。……其文以辩释疑惑、解剥纷难为主,与论、说、议、辩,盖相通焉 。”
此文实际上是以“进学”为题,来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也含蕴着对自己数黜遭际的愤愤不平 。2.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正面向学生劝学 。
第二段写学生的辩驳 。第三段写先生的自我解嘲 。
3.《进学解》的艺术特点:(1)文章在形式和旨意上都受到了西汉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的影响,文章把“答客难”与“解嘲”统一在一起,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牢骚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而对“进学”的解说反倒成了一个引子 。所以文章的主旨是抒写牢骚和不平,体现了作者“不平则鸣”的创作原则 。
但是文章并无特别激愤之词,而是在问答议论中流露出来的,体现了其构思和立意的巧妙和新颖,既有借鉴而又不落俗套 。(2)文章采用了设论辩难的形式,先由先生正面提出立论,即“进学”的问题,勉励学生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专心学业定会被录用,而不要担心有司的不明和不公 。
庄重堂皇的说教,为学生的反驳而设的 。下一段自然转入学生的辩驳问难,先从四个方面叙述了先生学业精勤、劳心于儒、文章闳肆、为人完美,然后陡然一转,极写先生遭际的坎坷和生活的窘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嘲讽了先生的追求,也否定了先生“进学”的立论 。最后是先生的作答,表达了安分自守、随遇而安的态度 。
实际上这是作者的自我解嘲,其中自然隐含着对统治者的讥讽和不满 。文章以假托虚设的形式而展开,实际上是以议论和抒愤为中心,是一篇亦庄亦谐的妙文 。
(3)文章的风格宏博恣肆,浑浩流转,确如皇甫湜所言:“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 。”(《韩文公墓铭》) 。
在语言的形式和技巧上,汲取了赋体文学的营养,多用铺排、对偶、夸饰、张扬的手段,形成了骈散兼行、整饬而又流畅的特点 。字词精练准确,生动鲜明,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 。
因而文章的许多词语至今仍被我们所运用,如“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等等,都已成为成语,说明了其语言的生命力 。
7.求韩愈〈进学解〉翻译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