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字行书怎么写( 二 )


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波磔起伏明显的,如《石门颂》等,则有奔放飘逸之致;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 。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 。
平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 。
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夏承碑》的缠绵……,《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 。观其碑中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 。
许多点、短横尽量浓缩,多数字在上、下笔的承接处断开,留出较多空白 。而其笔意丝毫不因笔画简缩而出现阻隔,反而显得更协调自然,空间更圆融、静和,使其卓然独立于其他汉碑之外 。
四、结构稳定调匀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 。
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 。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 。
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 。这倒不是因为《曹全碑》比《礼器碑》规范或布置均等的缘故(其实,从结字的均匀程度看,可能《礼器碑》比《曹全碑》还要规整些),而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 。
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 。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
于是,我们学习《曹全碑》,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 。笔者不揣浅陋,于《曹全碑》点滴体会拉杂成文,并附用笔、结字法于后,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学人 。
——金铮隶书入门:曹全碑 基本信息 【作 者】 段庆峰 主编 【出 版 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 号】 7805 1726 25 【出版日期】 2004 年7月 【开 本】 16开 【版 次】1-5 【目录】 第一部分 独体字与基本笔画 第二部分 合体字与基本偏旁 第三部分 作品款式与章法 创作基础知识介绍 第四部分 《曹全碑》原拓选 内容简介 教材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独体字与基本笔画 。
第 。
4.骆恒光在浙江书法界地位如何骆恒光
骆恒光 号翼之,1943年6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 。1964年在枫桥学勉中学毕业 。1964年9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美术、书法编辑工作 。曾从陆维钊先生研习古典诗文、书法和书论 。并请益于余任天、诸乐三、沙孟海等前辈书家 。学书从《兰亭序》《圣教序》入手,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尤倾心于隋智永、宋米芾诸家法帖,后攻汉魏碑刻 。作书以行草为主兼及楷隶,笔力遒劲,结体开张,笔画浑厚而不失秀逸 。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国中青年书法家22人作品集》《中国著名书家百人作品展》(日文版),并参加在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书法展 。致力于书论研究,出版有《骆恒光论书》《行书法图说》《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等专著9种和《骆恒光行书墨迹》《集句对联字帖》《唐宋绝句行楷字帖》《山水名胜诗钢笔字帖》《常用对联行书字帖》等字帖40余种 。现为浙江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