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怎么写( 二 )


33、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
34、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 。
35、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
36、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
37、“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
38、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 。
39、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 。
40、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 。
41、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
42、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
43、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
44、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
45、“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
46、“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
47、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
48、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
49、“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
50、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
51、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
52、“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 。
53、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 。
54、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
55、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56、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
57、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
58、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
59、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
60、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