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专访|医生陈智民:我们为什么要在精神病院里办画廊( 三 )
陈智民:欧美国家从文艺复兴 , 再到现代、后现代艺术总共经历过数百年的洗礼 , 他们公众的文化艺术修养相比国内也会高一些 。 所以当他们看这些抽象画作时通常不会以看没看懂作为其价值的标准 。 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反映了 , 公众比较缺乏欣赏原生艺术的经验和审美习惯 。
澎湃新闻:从这个角度来看 , 600号画廊不仅起到了科普和公共卫生教育的作用 , 还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教育功能?
陈智民:是的 , 可以这样理解 。
澎湃新闻:那你觉得原生艺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郭海平|专访|医生陈智民:我们为什么要在精神病院里办画廊】陈智民: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是提醒大家要去注意到艺术的本质 ,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 我认为艺术是人精神交流的一种手段 , 欣赏艺术是要从中去接受情感、接受美 , 而不是从中去获取理性的信息 。 看绘画有时不用纠结看没看明白 , 试着去除掉你大脑中已经被定义的东西 , 用你的感性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东西 。
原生艺术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大家创作的局限 , 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
澎湃新闻:海德堡精神病医院的汉斯·普林茨霍恩在19世纪出版过一本《精神病人的艺术》 , 其中谈到了绘画背后的六种动机 。 你经常跟病人艺术家接触 , 绘画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陈智民:那本书主要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的 , 稍微有些抽象 。 于我的个人经验而言 , 绘画对病人的意义往小里讲就是个娱乐项目 , 往大里说也可以成为一个病人的事业 。 但收获外界的支持与肯定 , 往往是他们能坚持做这件事的前提 。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 , 病人们尤其能感受到有人在真正关心他、肯定他和欣赏他 。
病人们平时在房间里无事可做 , 很容易变得懒散 , 丢失掉精气神 。 但在我们的艺术画室里 , 他们不仅会自己画 , 还会跟其他病友和医生们交流、相互夸赞甚至吹捧 。 平时如此缺乏生机的一个群体 , 其实也可以变得这样精神 , 如此鲜活 , 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感动的事儿 。
艺术能作为一种疗愈方式吗?
澎湃新闻:对精神类疾病有没有统一、严谨的称呼?
陈智民:当称呼一个病为疾病(disease)时 , 那么代表已经知道它的病因了 。 而精神科的大部分病我们暂时搞不清它的病因 , 我们只把握到它们的表象而还未触及本质 , 所以更严谨的称呼是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 而不是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 。
澎湃新闻:从较轻度的社交恐惧、失眠 , 再到较重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 , 是否都算作精神障碍?
陈智民:这就要谈到判断精神正常与否的划分方法了 , 这些方法是很多的 , 彼此在细节上有些出入 。 我们临床工作所采用的方法是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 标准里包含的我们就认为是精神障碍 。
比如在前一版诊断标准中同性恋被叫做性取向障碍 , 现在新一版删掉了 , 也就不认为它属于精神障碍了 。
从最重的癫痫、精神分裂症、阿兹海默症 , 到最轻的性受虐癖、睡眠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 , 凡是列入进诊断标准的我们都认为属于精神障碍 。
澎湃新闻:治疗精神障碍 , 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哪个更有效?
陈智民: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靠药物治疗 , 心理咨询不一定适合他 , 如果同时有心理问题又有精神障碍 , 那么结合起来会更好 。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区分 , 在临床上有着更加明细的诊断标准 , 判断到底病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下 。
澎湃新闻:艺术疗愈的方法是否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做艺术疗愈?
- 文学|专访|王跃文:文学是庄严的事,人间也不可能天天过年
- 医生|八字看你何以与医学结缘?
- stmutepc1800!红星专访|邓乐:动态雕塑“生命的律动”让冬奥村升旗仪式永不落幕
- 飞翔|专访|诗人海男:让诗的灵感从飞翔的想象力抵达现实
- 处方笺$医生晒处方笺,字迹潇洒飘逸,个性鲜明,颠覆了“鸡爪体”
- 大河网讯#战“疫”|长葛市医生霍艳敏:衣甲未卸至亲去 遥寄诗词诉哀思
- 身份|作家、心理咨询师、内科医生:毕淑敏的三重身份
- 李涛|2021“南粤工匠”李涛——妙手匠心“文物医生”
- 诗人$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孙无力|大触专访丨画如其人!国潮画风一夕引爆网络,首发系列作品即上站酷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