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谈《长津湖》创作:写戏先写人
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谈《长津湖》创作:写戏先写人
经过几年的剧本准备、长时间的艰苦拍摄和繁重的后期工作 , 电影《长津湖》在国庆档上映了 。 《长津湖》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东线战场上 , 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 克服缺衣、少食、极寒等难以想象的困难 , 不怕牺牲 , 英勇奋战 , 敢于胜利 , 重挫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 , 改变了敌我之间的战略态势 。 长津湖战役以“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彪炳于我军战史 。
文章图片
《长津湖》原计划在2019年开拍 , 因疫情发生暂停 , 2020年再次筹备时重新组织创作团队 , 由我、徐克、林超贤3位导演分工拍摄影片的不同部分 , 确保充分利用秋冬季的拍摄时间 , 还原1950年深秋和严冬的全部戏份 。 我这支摄制组于去年11月率先在当年志愿军第九兵团的集结地——浙江开拍 。 3个摄制组同时开拍一部电影 , 是中国电影制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 摄制组最多时有近7000名台前幕后工作人员 , 他们操持着几百台各式车辆、无数摄影灯光器材、复杂的现代化战争装备、枪械重炮道具以及置景工作、战争场面的大规模爆破、大量的战场化装和服装工作 , 还有数千个后期制作的特效镜头 。 《长津湖》的拍摄 , 提高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能力和水平 。
我在创作《长津湖》的过程中 , 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写戏要写人 , 写戏先写人 。 许多战争电影的成功都是因为写出了鲜活生动的人物 。 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 , 就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没有惹人喜爱的人物 , 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关切和共鸣 。 只有人物成功了 , 才能带领观众走进战争 , 观众才会和银幕上的战士共情 , 在几个小时里同生死、共患难 , 心为他们痛 , 泪为他们流 。 《长津湖》也不例外 , 我们要让观众的情感体验建立在对人物的认同之上 。
首先 , 要拍出我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士气 。 在这一点上 , 我们的军队可谓举世闻名——英勇作战、以弱胜强的传统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培育起来的 。 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 它要压倒一切敌人 , 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只要还有一个人 , 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 ”这是我军特征的生动写照 , 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生动写照 。 长津湖战役的主要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 , 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和兄弟部队一起横扫华东、解放上海 , 是一支胜利之师 , 因此整体的精神面貌必须饱满 。 我们拍摄了九兵团行军和倾听司令员宋时轮动员讲话时的雄壮军威 , 为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奠定了精神基础 。
其次 , 我们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下功夫 , 写出他们的个性 。 不仅作为主角塑造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俩性格突出 , 他们所在的七连其他将士 , 一个个或爽朗 , 或豪放 , 或冷静 , 或机智 , 笑口常开 , 勇敢善良 。 无论是家乡还是军列 , 车站还是战场 , 我们都试图在情节进展中给人物定调子 , 给群戏打基础 , 为每个人留下其后发展空间 。 两位编剧都为银幕上的人物再现 , 进行了充分的构思和准备工作 。 只有把人物写好 , 戏才能有底气 。
同时 , 为了表现领袖人物的重大决策 , 我们专门搭建了丰泽园、颐年堂等领袖人物举行会议的场景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以“保家卫国”为号召 ,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得到全国人民的热切响应 , 这个事实 , 体现了领袖人物和人民所具有的共同意志 。
我还清楚地记得 , 我们拍摄九兵团大军到达东北辑安车站准备入朝这场戏时 , 北京的气温突然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 , 是入冬后最冷的一天 。 伍千里、伍万里和所有扮演七连战士的演员们却兴高采烈 , 他们穿着和当年九兵团战士一样的薄薄夹衣 , 不畏严寒地拍摄了一整天 , 双手冻僵了 , 吐气成霜 。 他们说:“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才能拍出真实 , 我们现在终于明白志愿军战士们该有多冷了 。 我们才坚持了一整天 , 他们坚持的是整整一冬天!”
- 志愿军|《长津湖之水门桥》IMAX海报曝光,钢七连风雪中迎战
- 志愿军|用IMAX拍摄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战斗场面有多震撼?
- 时代|从陈凯歌到冯小刚,为何越来越多圈内人为《流浪地球》发声
- 狙击手|大年初一4部大片一争高低,陈凯歌和张艺谋,谁将成为赢家?
- 志愿军|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前,你必须了解的几件事
- 官宣|《长津湖之水门桥》官宣定档,张艺谋陈凯歌是否“再续前怨”。
- 志愿军|《长津湖之水门桥》IMAX海报曝光 钢七连战士脸上带伤无畏风雪迎战
- 志愿军|张艺谋新电影《狙击手》预告片来袭,100秒钟全是泪点
- 角色|陈凯歌:《霸王别姬》幕后真正的故事,你们了解有多少?
- 消息资讯|电影《狙击手》发布主题曲《回家》MV 韩红深情诠释志愿军青春之志与归家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