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中国人过年,可以没有春晚吗?( 二 )




这个场景不眼熟么 , 公司开会多半都是如此 。
每个人都在敷衍做事 , 还要表演得一本正经 , 深思熟虑 。
团队不专业还体现在对海报的设计概念 。
红的 , 有老虎 , 有传统元素 , 字要大 , 就是他们对海报设计的全部要求 , 设计看到这里都要翻白眼 。
他们甚至觉得做海报嘛 , 不就是对着电脑pp图 , 有什么难的 。

虽然最终来救场的胖虎海报 , 真的很可爱(胖虎也有“虎”) 。

以及 , 大家不知道要选什么样的节目 , 放在这个过年的日子里 , 大多数人只是把这个当作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或者盲目适配一些所谓的春晚氛围 。




影片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贯穿始终 。
在大多数的街头采访中 , 不免发现大家都非常虚伪 。
只想顾住一种外在的体面 。

反倒是一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民间艺术家 , 表演了几个亮眼的节目 。

再说到赞助商 。
当节目无奈被资本控制 , 很多节目和展示都会变味 。
比如赞助商想把产品摆到舞台上 , 也有所谓的“仙女”想带资进组 , 上台表演 。

这就是影片荒诞且真实的部分 , 完全取材于现实 , 又显得格外讽刺 。
最终就在这样一群并不专业 , 只为了找回春晚记忆的人共同敷衍的推进下 , 春晚磕磕绊绊地开始了 。
但就算是如此 。
选节目不专业 , 导演内心有追求但完全无法实现 , 他甚至带着“在如今春晚已经毫无价值 , 很多人只是活在一种集体的幻觉中 , 他们为了排春晚而排春晚 , 为了看春晚而看春晚 , 它就是一种媚俗、刻奇的存在 。 ”的心理状态 , 导演了这场晚会 。
在扒姐看来 , 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汪英伦 , 把自己的观点借由晚会导演的台词讲了出来 。

甚至 , 很可能这就是影片想要传递出来的观点 。
春晚为什么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
所有人在卯足了劲制造春晚氛围 , 打造一个自以为是的春晚 , 却没意识到观众究竟想看什么样的节目 。
加上一些仅仅是自嗨 , 仅仅是自我展示的节目夹杂在其中 , 让一连串舞台效果虽然牛逼了 , 但内核更显空洞的节目“毁”了春晚这个大主题 。
甚至于 , 不知道哪来的专家讲一些乱七八糟的理论与研究 , 混淆了观众的视听 。


导演汪英伦甚至在电影的B站评论区 , 留下这样一段话 , 他说我们临时瞎拍出来的一部片子 , 竟然得到了大家这么多好评 , 在这里我想郑重的对大家说“你们没事儿吧?”
“你们没事儿吧” , 这是对自己的自嘲 , 更是对观众的感谢 。
更让人相信 , 导演深藏了自己的情深意重 , 只流露出了一些对社会的不解和调侃 。
在电影的后半段里一个占比不大的桥段中 , 可以见得 。
团长唐冰的家人突然过世了 , 而远在海外的她没有办法见到家人的最后一面 。
这是海外华人的痛点 。

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归属感 。
拼搏的最后是为了体面的回家 , 但还没来得及实现 , 家人就已经离开 , 这是最大的痛苦 , 那么拼搏的意义又在哪里 。
所以 , 归根结底 , 这就是春晚的社会学价值所在 。
它是一种陪伴 , 一种身份认同和一定时间节点上的兴奋剂 , 与国内家人建立联系的机会 。
在整场晚会中 , 每个节目下来他们都感谢了活动方给他们这个机会 ,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 , 与生俱来的民族荣誉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


当抛开了民族荣誉感之后 , 只表达一些内心最直白的东西之后 , 反而很意外地成为了全场最炸的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