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向往的生活》对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二 )



《向往的生活》的嘉宾中 , 有一部分是因友情受邀而来 , 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流量以及作品推广的需要 , 希望通过节目来塑造一个更为丰满的自我形象 ,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
因此带有一定功利性以及目的性的自我呈现 , 自然也就难以真的具备完全的真实性 。 客观来说 , 节目当中的人物设定对于节目和嘉宾而言是双赢 。

从节目的角度来看 , 人设表演能够抓住受众的看客心理 , 满足人的好奇心以及情感需要 , 从而增加节目的话题度 , 并且从某种意义上 , 正面“人设”能够更好地弘扬主流价值观 。
对于嘉宾而言 , 能够增加他们的收视率和知名度 , 使他们消费着偶像经济下“符号反应”所带来的粉丝红利 。 但“人设”也是十分脆弱的 , 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 , 一旦“人设崩塌” , 无论是嘉宾本身还是节目都会受到舆论的冲击 。

实际上 , 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 , 更多的明星嘉宾选择了安全路线 , 为了维持已有的“人设”以及自我形象 , 他们时常是用沉默或者表情管理来作应答 。
尤其是到了第四季 , 嘉宾的自我呈现镜头越来越少 , 很多时候都是依靠黄磊、彭昱畅等人找话题或者表演节目来“撑时长”的打破集体沉默的尴尬 。

那么 ,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 , 主打真实性和情感牌的慢综艺 , 是否能够保持和真正实现节目的特色?如果不能在保持一定的平衡 , 那么失去了真实性的生活体验类慢综艺如何在未来真正展开慢叙事还将继续面临各种考验 。
商业广告的过度植入之前已经说道 , 从2017年的第一季 , 到2020年的第四季 , 《向往的生活》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口碑 , 都有所下滑 。 而观众还有一个很确切的感受就是 , 到了第四季 , 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太多 , 小到零食、手机App , 大到各种家电、汽车等等 。

尽管电视节目的制作本身是需要有赞助商的支持 , 但生活体验类慢综艺本身就是依靠“走心”、“超功利性”等特征赢得口碑的 。
过多的广告植入使得节目的节奏时常被打断 , 有时刚刚营造好的氛围或者观众刚开始沉浸时 , 就被突然植入的广告立即打破了 。 虽然《向往的生活》节目组也在创新广告植入的方式 , 尝试通过广告小剧场 , 或者结合当时的语境来完成 。
在节目中其实也有将广告植入和节目叙事结合得比较好的 , 比如“江中猴姑米稀”的广告与节目内容融合得相对是比较和谐自然的 。
但更多的还是过于生硬 , 有明显的插入痕迹 。 如此本身标榜“诗意生活”和“情感价值”的节目则会显得过于商业性 , 节目原本的美好意境也因此被破坏了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乐娱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