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_三国志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一错再错读后感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 。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 , 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 。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若说他们因对待皇帝的不同态度而注定如此结果,不是印证了那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话语吗?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
董卓、袁术对待现任皇帝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不满,枪打出头鸟,这是事实 。与曹操的做法相对比 , 确实实属下策,但这只能说对他们不利,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用人的态度上的错误导致的众叛亲离,袁绍也是如此 。
还是回到之前对皇帝的态度上看法上,易中天先生说曹操认为他们几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然后举例说:
”事情其实以前也有人做过的,东汉灵帝末年 , 有一个冀州刺史叫做王芬的他就准备换皇帝,他准备在汉灵帝出巡的时候阴谋把汉灵帝干掉,换一个叫
合肥侯的人去当皇帝 。这个合肥侯是谁呢?现在不知道了,弄不清楚了,反正也是他们刘家的一个宗室 。参与这个事情的就有后来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最后又被曹操
杀掉的那个许攸,所以曹操和许攸确实是老朋友 。他们做这个事情想拉曹操入伙,写信给曹操 。曹操马上回了一封信,开头就说“废立之事 , 天下之至不祥也 。”
就是撤换皇帝这个事情是最不吉利,也最有风险的 。曹操说,你想想当年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王国以“清君侧”为名以想推翻汉景帝 , 自己来当
皇帝,结果怎么样呢 , 不得人心,一败涂地嘛 。曹操说请你们想一想 , 你王芬一个冀州的刺史,你的力量比得上当年的“七国”吗?你们要立的那个合肥侯他的身
份、地位、人缘、威望比得上当年的吴王刘濞吗?比不上你们还要干 , 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对待皇帝态度上,不仅有此例,还有清朝时期的”三藩之乱“,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通往自己目标的道路上倒下去了,因为用此理论又如何解释唐朝的”玄武门之
变“、明朝的”靖难之变“呢,李世民、朱棣对于当时皇帝的做法也是废立,由于朱棣的政变而死去的人又少吗,但是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会说他们是乱臣贼子吗,
至少历史课本上没这么说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李世民、朱棣是有皇族血统,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呢?所以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 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连成功人士的话语都是名言警句?。?br />
摘自新浪网友 , 谢谢 。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600字左右【品三国读后感_三国志读后感】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 , 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 , 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 , 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 , 肝胆相照 。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 , 诸葛亮火攻赤壁 , 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 , 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 , 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 , 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 , 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
易中天 ,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 。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 , 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 , 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
从此 , 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 。据一些例子 , 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 , 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1000字呃 太晚了 给你点材料好了 要是早我就亲自写了
人物评价
2005年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 , “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通俗”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 , 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平常的一段历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 , 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
易中天评三国的思想指导
易中天先生说他讲‘三国’,是站在平民的立?。ü执右? ,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 , 以文化说人性 。总的在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中国老百姓,使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性 。从现代学术的观点,这是对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综合运用 。人的本质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编辑本段]易中天语录
1. 诺 , 相当于现在的OK 。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 , 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 。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 。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 , 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
7.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 , 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
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 。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
9.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 , 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0.宝贝,你回来吧 , 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
1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13.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
1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
15.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 , 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16.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
17.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 。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8.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 , 称周瑜为“周郎” 。郎,就是小伙子 , 有赞美的意思 。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9.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 , 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
20.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21.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 , 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
22.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
23.“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 , 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br />24.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
25.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 。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26.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27.“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 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 “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
28.刘邦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 ,那倒也是可能的!
29.“曹操的所谓‘屯田’ , 屯 , 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 。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30.“袁绍要另立新君 。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31.“袁绍是‘庶出’ , 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要立新君就立自个儿嘛 , 干嘛立别人 , 多此一举嘛’”
32.“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 。最牛的最蠢~~~”
33.“尽管在学者眼中,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No.1 , 但是一般老百姓还是认水浒、三国 。你看,各行各业供的祖师爷,都是三国、水浒里的人物——强盗,拜宋江为祖师爷;小偷,拜时迁(--?。晖返陌莨赜稹粕褚彩枪赜稹牢铱垂赜鸪僭缁岢晌榻樾幸档淖媸σ? ,因为关羽对于爱情是有追求的 。他和刘备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在攻打吕布之前 , 对曹操讲:打下吕布后,你要把某某嫁给我 。曹操同意了……曹操一看:国色天香!近水楼台我就先得月了——占为己有了 。结果弄得关羽很郁闷 。。。”
34.“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 。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 , 留全发的 。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幅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35.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 。这也许是一种方法 , 但我不太喜欢 。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
36.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 , 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 。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
37.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主持人问我:你自我意识了50多年,自我确证了50多年,应该给自己一个说法了吧? 我不想这么早就给自己写“悼词” 。不过他要问,那就说吧!我给出的说法就是,我好歹还是一个好玩的人 。
38.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3个境界:其一为“正说” , 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胡说,不瞎说,保持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 , 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述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 , 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这就像烧菜得加胡椒、味精等调料一样,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 , 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 。
39.“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 , 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
40.难道孙坚求婚时是这样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上你的妹妹,驾着你的马车来."
41.易中天:《庄子》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故事,有2个儒生去盗墓,盗墓大家知道吧就是偷死人的东西 , 大儒在外面放风小儒进去偷,进去半天,没动静,大儒就问啦:“伙计,天快亮啦,好了没?。笨伤辉趺次仕魇?,怎么吟呢 , “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就说了:“这死人的衣服我还没解开呢,我现在发现他嘴里有一颗珠子~~~”可他也不这么说,他也要吟诗,“未解裙襦,口中有珠!”然后小儒就开始在这个死人的嘴里掏珠子啦,边掏他还要吟诗“青青之麦,生于陵碑 。生不部施,死何含珠为?”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绿油油的麦子,它长在山坡坡 。你活着的时候不捐款,你死了含个珠子干什么?”
42.人家捐没捐款关你什么事啊,你就偷人家东西嘛 , 还要讲大道理,还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你恶心不恶心 , 酸不酸啊,虚伪不虚伪?。?br />43.舅老爷和姑奶奶,谁的面子大?
44.姑娘是娇客,面子大着呢!
45.悲剧?。?br />46.你为了要到这人间来走一遭?什么动机?。?br />47.要不开个主持人培训班算了,现在媒体都是弱智
48. 我跟你说,现在的人不弱智都当不上领导!
49. 图书馆是纸糊出来的?。?br />5 0.我就没听过评书!
5 1.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这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呀?
52.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编辑本段]产生影响
易中天火了,成为了文化偶像 。
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 。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 。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 。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 。
其实百家讲坛的主要贡献是请了这些人去,让老百姓与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所以,百家讲坛要感谢易中天,感谢刘心武 , 不要看着他们的书火了,都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 。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 。中国老百姓在约20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道三国真相是什么了,能不急么?他们都有知情权啊 。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点灯人,你就说他能不火吗?
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
易老师在百家讲坛栏目的讲说在中国添掀起了如日中天的热潮,当时的在学术界和全社会都流传一句话:“嫁人就嫁易中天” 。意思当然就是说当代的女孩子要嫁人就要嫁像易老师这样的男人 。
[编辑本段]语言特色
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 , “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
例如:那段韩信投项羽“无所知名”后改投刘邦,在军中当“接待” , 因违反军纪险些被杀一段: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就是时势造英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全部站出来,和暴秦进行斗争,这个时候韩信的家乡同样发生了起义,项羽的叔叔项梁拉起来了一支义军,于是韩信“仗剑从之”,就是拎着他的宝剑参军了,参军以后先跟着项梁 , 后来又跟着项羽,但是项羽不重视他,这个时候韩信的情况司马迁用四个字进行概括,“无所知名”,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什么名气,在项羽那儿他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投奔刘邦,刘邦让他当什么呢?当个连敖,连敖就是接待员 , 公关先生,韩信这个人长得比较体面,是一个帅哥,做做接待工作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四个字,“未得知名” 。那么有一次韩信就犯了军法,和几个同事都犯了军法,依法当斩,一个个拉出来杀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气杀了十三个,轮到韩信了 , 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韩信这时候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夏侯婴是刘邦的哥儿们,从小就跟刘邦一起的,跟刘邦一起起义 , 以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东西翻译过来就是车夫,给刘邦驾马车的 , 但是你要知道 , 当时的这个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是部长级的官员 , 那么刘邦当然现在不是皇帝,他是一个诸侯王,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韩信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抗?。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壮其貌,奇其行” 。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 , 头头是道,不杀了,向萧何推荐,发现一个人才,又给他换了一个位置 , 叫做治粟都尉 , 相当于司务长,所以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郁不得志 , 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那么韩信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转变了命运呢?使他成为了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2000字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 。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 , 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 , 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也发现小时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 , 或许是从最简单的对三国的喜爱产生的 。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 。《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 。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 。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 。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 , 易老师以近代视角 , 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 , 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 。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 , 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 。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 。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 ,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 。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 。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 。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 。学习三国,学习历史 , 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锻炼磨练自己 , 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 , 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 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 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 , 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 , 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 , 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 , 香气飘飘 。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 , 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 , 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 ,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 , 品味着 。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 , 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 。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 , 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 , 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 , 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易中天品三国读书笔记(读后感)怎么写《品三国》的下册终于看完了,感觉上有点像看《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死就不再看下去了 。这本《品三国》下册,也是看了大部分就一直搁在那里,没有看下去 。因为从行文特点来看,大多数的章节都差不多,看完了上册之中的精华,剩下的也就不太感兴趣了 。
不过,幸亏自己耐下性子把下册都读完了,不然自己会感到后悔了 。书中最后几章是围绕孙吴在讲三国主要人物和三国历史的兴衰、成败 。把人物的命运放在了人物的背景和历史潮流、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之中来审视,这种历史的研究还是很有东西可以写的 。
在我看来,整册书中对三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最终是为了分析三国归晋的深层次原因 。易中天以一种“跳出三国看三国”的眼光来品归晋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士族统治中国在当时是历史的选择 。对三国内部的统治集团和士族的矛盾作了深入分析,的确有他的独特见解,到底“教授”的帽子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戴的 。平心静气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还是能学到不少知识的,对三国历史和文学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新的看法 。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 。
就在快看完书的时候,我心里突然想到 , 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教材和政治教材的补充 , 完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易中天在写这本书之前,肯定是做了很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的,书中大量的引用古今三国的正史、野史以及各类评注、评论文章 , 这不能不说是易中天做学问、做人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教师的角度去看,易中天可以做到“教学五认真”,起码备课是充分和认真的,这一点我应该向他学习 。
民间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 。三国里头充满了政治、权术、计谋,看了多少对人会有负面影响 。《品三国》自然绕不开这些 , 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 书中有好多这样的地方,比如对待名士的处理方法、处理和士族矛盾的策略,曹操、孙权和刘备的用人等等的比较、评价都让人眼前一亮,简单的几句话,却说得很明确到位 。那些有权的大大小小
的官员们看了,一定也会有不少启发,对怎样做好官,用好权还是有帮助的 。
三国,是中国历史中的短小一页,却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被后世不断谈论,从民间故事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再到现今的各种现代媒体冲击 。中国人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论故事 , 这必将带动“三国热”一直“热”下去 。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光靠历史课堂来承担中国历史学习的任务,实在是太单调无趣了 。我们可以“戏说清史”,也可以“品三国” , 在不断地熟悉了解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就这样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
三国志读后感《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真正的三国历史 。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钟泄嗌偃诵郯砸环? ,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表、袁绍;可爱的奸雄:曹操;一代枭雄:刘备;一代奸雄:董卓;西凉人;马腾;小霸王:孙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最终是司马家族一统九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有一个朝代—晋,那是因为能与之争锋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还没世 。
有一些人不会过早死去,那他们又为何过早死去呢,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袁绍、刘表,虽然他们手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导致没有把他的文臣武将的长处发挥出来,反而把短处尽情释放;袁绍官渡之战不听沮授、田丰的建议 , 不仅集结大军进攻官渡,而且把沮授关押起来,剥夺他的军权 , 而把军权交给只会溜虚拍马屁的郭图,结果致使全军覆没,领土沦陷,自己吐血而亡 , 然而死后儿子们不仅不团结,还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势,最终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被曹操占领,其实如果袁绍当初听沮授的意见,不把自己的荆、青、并、幽四州分别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自己坐镇邺城的话,就不会有那种悲惨的结局了;再说刘表,其实刘表是太懦弱 , 就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刘表只适合在治世,而不适合在乱世 , 三国就是一个乱世,所以他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当时天下文人墨客,豪杰义士集结于荆州避难,而刘表居然一个也登用,真是无能 。结果死后,儿子刘琮也不战而降,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领土 , 就白白拱手相让给曹操,并且儿子、妻子则被毒死;董卓因为残暴而导致群起而攻之,结果自己也没好下?。?被自己的义子万人敌吕布杀死;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乱世就只好当奸雄了,其实曹操最初也想当能臣,但是报国无门,只好当奸雄了,虽然自己在世时能驾驭自己手下,却未能让儿孙守住江山,结果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打下来的江山就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刘备在百姓眼里是仁义的化身,其实表面上是仁义之君,其实很会用计收买人心,真的很奸诈和狡猾,让人防不胜防,他不仅奸诈还十分狠心,把自己的义子刘封毫不留情的杀死,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代枭雄刘备也有缺点,就是太感情用事,结果彝陵之战大败,自己的精兵强将大部分都搭了进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 , 一代枭雄的下场竟是这样,真是可悲……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天命 , 而吴国则时间最长,蜀国则最短的,那是因为它失去了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样 , 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没出息的昏庸无能的君主刘禅直接弃城而降,诺大一个蜀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吴国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第二代君主孙策选好了接班人--孙权,而且为孙权留下了一片现成的基业 , 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将,所以吴国寿命长要归功于孙策 。魏国则是有一个政治家君主--曹操 , 所以司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 , 曹丕还勉强挺了过去,俗话说国不过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时,已是乌烟瘴气,司马昭独揽大权,这时的魏国已是名存实亡,摇摇欲坠 。最终三家全部灭亡,中国又进入另一个朝代的统治:晋朝 。
《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这两本书让我了解了真正的三国历史
(参考下吧,作业的话还是自己弄的好)
参考资料: